原编者按: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就不断地向外进行武力扩张。经过200多年,终于代替希腊,统一了亚历山大帝国时代的版图,取得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权。并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国家,使欧洲古代奴隶制在更大的范围内延续了几个世纪。罗马奴隶制内部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除了奴隶反对奴隶主的一般斗争外,还有平民与贵族、穷人与富人、共和派与帝制派的斗争。公元前二至一世纪,奴隶的暴动和起义不断发生。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几乎打遍了整个意大利,罗马奴隶主国家动用了大批军队,用尽全力才把这起义镇压下去。从公元前一世纪末到公元五世纪,在奴隶起义、平民运动、以及被征服的民族反抗斗争的打击下,罗马帝国逐渐腐朽堕落,到公元476年,在内外夹攻下覆灭了。西方奴隶制的历史也就从此结束。罗马文化是在希腊文化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多是希腊哲学的一些糟粕。但是唯物主义仍然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哲学斗争,主要表现在卢克莱修的原子唯物论与罗马奴隶主种种反动思想的斗争。
卢克莱修(约生于公元前99年)是古罗马唯物主义者,其留存著作有《物性论》。卢克莱修对原子唯物论做了重要的阐述,并利用当时的科学知识做了朴素的论证:
第一,他认为全部自然界由两种东西构成:物体与虚空,物体在虚空中运动往来,此外,没有第三种东西。原子是看不见的,但不能因为看不见,就认为它不存在。
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消灭都是有规律的,并不是神预先安排好的。
第三,原子自动“偏离”。原子在虚空中等速垂直下降,在极不确定的时刻和地点,“会发生微微的偏斜”。如果不发生微微的偏斜,原子就不会撞击,“自然就永远不会把什么东西创造出来”。同时,只有承认原子可以“偏离”,才能“割断命运的约束”。
第四,在认识论上,卢克莱修坚持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主张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来源,并且向怀疑主义作了斗争。他指出:如果任何东西都不能被认识,他怎么能认识他的这个认识呢?这就是说,怀疑主义者断定没有什么东西能被认识,那么,他们的这种怀疑主义的主张,也是“不能知道.....是否能被认识”。
卢克莱修用他的哲学直接反对宗教迷信。他说:“恐惧所以能统治亿万众生,只是因为人们看见大地寰宇有无数他们不懂其原因的现象,因此就以为有神灵操纵其间。”这就是说,宗教迷信产生于人类的无知,只要弄懂自然现象的真正原因,就可以消灭宗教观念。这说明卢克莱修是不了解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几乎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弊病。此外,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他把社会进步的动力归之于人的理性,把国家和法律看作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这是根本错误的。
与卢克莱修同时及之后的罗马时期的奴隶制越来越走向崩溃瓦解,处于没落时期的奴隶主们专门探讨心情的安逸和平静。同时,奴隶制末期,阶级斗争激烈,为了瓦解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也特别需要宣传各种消沉灰暗的思想。于是,各种反动没落的思想流派,应运而生。比如前文提到的怀疑主义。其认为,对任何一个事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究竟哪一种看法有理,都不可靠。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求知识。这样就可以避开一切争论,求得心情恬静。他们不要人们有任何信念,任何道德理想,因为信念和理想能唤起人们强烈的愿望和感情,不能维持心情的恬静和安宁。这种怀疑主义,是罗马奴隶主阶级悲观绝望、道德颓废的表现。它在客观上为反对科学,传播信仰主义和各种神秘主义开辟了道路。不过可笑的是:他们要人们怀疑一切,却又要人们相信奴隶制国家的道德、法律和宗教,而且必须遵从它。显然,这是反映没落奴隶主的利益和愿望的。
折衷主义。代表人物是古罗马的西塞罗(约生于公元前106年)。这一派认为,对一切事物既可以肯定,又可以否定。不过,并未走向彻底的不可知论。他们要求有大概的知识,特别是神恩、天道、世界的最高主宰、灵魂不死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道德上,主张“人们的普遍和睦”,实际上是宣扬宗教,否认阶级斗争。并且认为,宗教、道德观念是天赋的,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共有的。奴隶主处于衰败时期,无法挽救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就不得不求托于神灵了。折衷主义正是这种情绪的自然流露。
新柏拉图主义。他们的主要观念是“神”与“一”。“神”是超乎一切(包括存在和思想)之上的,是不可言说的;世界是从“一”流出来的,如何流出来也是不可知的。如果人们要认识它,必须把灵魂从躯体中解放出来,与神交通,称为“出神”。他们还认为身体是罪恶,以有父母为耻。新柏拉图主义已经是野蛮的神秘主义了,已经是露骨的宗教迷信了。后来还与基督教结合了起来。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纪初,之后在罗马帝国流行起来。恩斯说: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但是作为一种宗教,基督教毕竟是人的愚味无知的产物,是麻痹人民的鸦片。因此在它产生之后,很快便为剥削阶级所利用,从原来被罗马帝国所取缔的宗教而逐渐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连皇帝都成了信奉它的教徒了,随着基督教之为剥阶级所利用,出现了基督教哲学。这是把基督教的教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等等结合起来的产物。它也构成罗马奴隶主阶级哲学的一部分,而在罗马奴隶社会崩溃以后,它便成为代之而起的欧洲大陆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了。所以基督教哲学的出现,标志着欧洲古代哲学的结束,也是中世纪哲学的开始。
公元529年,普洛克洛领导下的学园派(也是古雅典最后一所学校)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核心,直至被拜占庭皇帝尤斯底年下令关闭。从此,古希腊、罗马哲学就宣告结束,在欧洲便开始了基督教独占统治的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