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这个原则在国际上也是一样的。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抵达法国巴黎,可迎接他的竟是巴掌大的红毯,这待遇,简直是大写的尴尬!
你要么就干脆像中国那样别铺什么红地毯,要么就好好铺一段,结果法国人居然就弄巴掌大的一块,充满了对来访者的羞辱。这种羞辱,既有对美国人通过关税大敲复复竹杠的不满,也有对美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与法国完全相反的愤怒,更有面对美国的大棒又不得不屈服的无奈。
想当年,美国凭借经济、军事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呼风唤雨,盟友众多,那场面,可谓是呼风唤雨,风光无限。但今时不同往日,特朗普上台后,一顿疯狂输出,不但令自己的形象一落千丈,也令其传统意义上的所谓盟友们更是怨声载道,尽管至今除了中国外,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于公开反击,但由于中国的坚决反制,一众美国盟友们也都在持观望态度,在有限的抵制过程中,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动摇。
这次鲁比奥访法,法国用巴掌大红毯回应,就是对美国的无声抗议,尽显美国如今的不受待见。不过,也不得不佩服一下美国这些政客能屈能伸的忍耐力。
无独有偶,今年3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前往加拿大出席G7会议时,主办方加拿大同样铺设了一小段红地毯,这一场景一度引发了世界广泛关注和诸多解读。
从传统意义上说,对于来访贵客铺设红地毯,是一种非常高规格的迎接礼仪,象征着对来宾的欢迎与尊重。然而,这种欲语还羞、不伦不类的红毯,却似乎又在传达着一种别样的信号:这里没有尊重,只有不满与羞辱。
作为G7会议的主办方之一,加拿大对美国的不满可以说是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多次被特朗普称为州长的特鲁多最终在民众的怒骂声中灰溜溜下了台,而新任总理上任的日子,正是鲁比奥来加拿大的第二天。在这个时间节点,给不可一世的美国国务卿来这一手,彰显新任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与前任总理不一样的强硬。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士可杀不可辱。但这话似乎对美国政客不管用。
不想接待又不得不接待,满肚子的委屈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于是,迷你红地毯就成了政客之间、盟友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道具。而一向傲慢无礼的美国政客,被盟友们放在明面上摆了这一道,想发火又不得不寻求盟友的合作与支持,想忍气吞声又觉得内心过不去这道坎。这也是日渐衰退的美国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
近年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战略和伙伴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尊重与礼仪往往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或者出现微妙变化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外交举动就可能成为观察各国关系的窗口,尽管微妙,但也直观。
有网友问:不知道那块地毯上是不是印着当天星期几?或者上面会不会印有出入平安四个字?
不过,鲁比奥也不必太难过。毕竟他出访还有人接待,要知道,他想来中国访问,飞机都不可能让他入境着陆。
美国政客在中国也遭遇到过类似的招待,只不过,中国的接待方式更直观。
去年8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沙利文访华,现场没有铺红毯也没有鲜花,现场有些冷清。有细心的朋友发现,现场虽然没有铺红地毯,但却有一根红色的印记。似乎在提醒美国这位还有几个月就要下台的政客:中国的红线不可逾越。
去年在4月24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在上海接机现场也未铺设红地毯,那次是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当时接待布林肯的是上海外事办主任孔福安。有国内媒体解读未铺地毯,称这是双方为了让此次交流更务实,老猫实在无法理:解铺了地毯就不务实了?
美国对全球的极限敲诈,也让人们看穿了特朗普宣扬的产业回归美国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如今美国内忧外患,国内反对声愈发高涨,国际上也是越发孤立,随着近10万亿美债到期愈发迫,特朗普已经开始软化,称将在一个月内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协议,还主动豁免了进口中国石墨等关键物项的关税。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又一次让美国成了国际笑话:你想买,中国肯卖吗?
更为可笑的是,昨日在日本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和特朗普关税谈判结束后,特朗普送了他一顶亲笔签名的红色MAGA帽子,中国制造。而赤泽亮正送给特朗普一款大阪世博会吉祥物“脉脉”造型的金色存钱罐,含税价格8800日元,中国制造。这个画面,何等的讽刺!
反复无常,朝三暮四,美元霸权如今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美国再不收手,估计到时候美国政客只能坐着他们的大航母外出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