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朱丹)为推动“1262”防汛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近日,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出台进一步加强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聚焦基层防汛转移避险应急预案的编制等,积极推动村组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开展,以信息化、数字化方式为基层防汛工作减负赋能。
自然村是防汛减灾救灾的最前线,是落实“1262”等防汛工作机制的基础,加强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建设意义重大。对自然村隐患排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工作进行规范化建设,可以进一步统一全省基层防汛准备工作标准,提升基层防汛应急工作效能。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地要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规范化建设,为基层防汛工作减负赋能,不断提升基层防汛应急能力。
云南省加强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规范化总体目标是以规范化建设方式进一步明确自然村防汛权责,为基层减负。借助信息化手段压缩预警预报和反馈信息传递层级,减少重复工作,以数字化赋能基层防汛工作。进一步建强村级防汛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上下贯通、一体应对,确保“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细化落实自然村一级防洪保安措施,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明确,要以覆盖所有自然村的转移避险演练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为开展覆盖所有自然村的“一次排查、一张预案、一轮培训、一场演练”,即:由自然村自行组织对本村防汛风险隐患开展一次排查;依据隐患排查情况划定危险区、确定受威胁群众和转移避险网格长、网格员,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防汛转移避险预案;以预案为重点对转移避险网格长(网格员)、隐患点监测责任人等村级防汛责任人开展一轮培训;在此基础上围绕转移避险预案开展针对性演练。省防办制定自然村防汛培训手册、隐患排查指南、转移避险预案等模板文件,基层按照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各级防办加强指导督促,切实打通落实防汛工作“最后一公里”。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级防办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自然村防汛准备工作,切实打通防汛“最后一公里”。村委会成员、转移避险网格长(网格员)、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应急抢险责任人等村级防汛责任人要全员参与排查、培训、演练活动,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各项活动。要以自然村防汛准备为抓手,全面提升群众防汛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汛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要做好信息报送,动态防汛备汛,不断夯实基层防汛基础。
此外,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还印发《云南省自然村防汛应急培训参考手册》《云南省自然村防汛隐患排查指南》,详解“1262”防汛机制,普及防汛常识,明确防御要点及注意事项,并指导自然村(社区)对河边、低洼地带等风险隐患点进行排查,图文并举明确识别要点,安全隐患分析要点等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