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言论自由与合理监督,本应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然而,前有湖南肖新良质疑豆腐渣工程被行拘,(男子发布12字质疑评论被拘改判,为何迟来两年?)后有甘肃邓建国质疑校服质量被行拘。
这两起引发舆论关注的事件,是近年来基层执法中行拘滥用的典型缩影,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执法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肖新良,一位普通的家具店老板,在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坠楼的救援画面,结合当地正在进行的统一招牌工程,他在评论区留言“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这本是一句基于直观感受的质疑,却被湘阴县公安局认定为“不实言论”“在网络上起哄闹事”,构成寻衅滋事,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而邓建国,一位关心孩子的父亲,发现儿子学校校服标签标注成分与实际检测不符,夏季校服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在与多方沟通无果后,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质疑视频,却被宁县公安局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七天。
肖新良的评论是基于对坠楼事件的合理推测,且以疑问句形式呈现,并非明知是虚假消息而故意散布,其传播范围局限于短视频评论区,点赞和回复数量有限,远未达到扰乱公共秩序的程度 ,认定其寻衅滋事明显证据不足。
邓建国质疑校服质量问题,并非无事生非,校服确实存在标签与检测结果不符、棉含量不达标的问题。校服厂报案后警方当日即提前介入询问,被质疑 “保护企业利益优先于公民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肖新良案中,基层法院判决书出现 “对领导个人产生负面影响”等政治化表述,背离司法中立原则。邓建国案中,警方一面承认校服质量问题,一面指控其“造谣”,自相矛盾。
肖新良耗时2年3次诉讼才获清白,期间被污名化为 “蹲大牢”者; 邓建国因拘留导致抑郁、失业、离婚,即便胜诉,仅获赔7日工资(3237元),诬告他的校服厂却未被追责。
从社会影响来看,此类事件寒了民众的心。长此以往,民众会因恐惧而不敢发声,不敢批评,社会监督的声音将逐渐微弱,那些潜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将得不到及时纠正,社会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肖新良历经两年、三次判决才终获改判,邓建国虽二审认定警方处罚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并获赔偿,但已妻离子散、生活陷入困境,代价太过沉重!
这两起案件从蒙冤到昭雪,是司法对公权的矫正,却也是公民以人生为代价换来的惨胜。
批评、质疑不等于违法,不能把行拘当饭吃!行拘本为治安之盾,却被异化为封口之剑。唯有通过司法独立、程序刚性、权力制衡,才能让拘留回归法律本意,而非沦为某些人“饭碗”中的镇压工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