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与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抓手,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贯穿工作全过程,在难点破题、成果巩固、风险防范、效能提升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县委社会工作部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列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针对龙陵县在基层治理中出现的任务、责任、目标、规模与基层的能力、权限、实力、基础不匹配的情况,通过“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车马协同”三向发力,有效推动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龙陵县在职责清单、准入制度、牌子标准这三方面下足功夫、做实工作,明确了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能办理哪些事务、应肩负哪些责任,让基层真正从“千条线”的繁杂中解脱出来。县委社会工作部作为主要负责单位,全面排摸、科学指导、跟踪拆牌、逐一核验、以点带面,扎实推动整治工作纵向推进。截至目前,龙陵县共清理规范村(社区)各类牌匾、标识534块,清理合并微信工作群611个,清理工作机制、政务服务应用程序及公众号21个。
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龙陵县推动资源、重心、力量下沉,确保基层事基层办、基层权利给基层,有效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全县10个乡镇121个村(社区)始终把建强基层队伍作为夯实治理根基的关键抓手,选优配强支书、主任,突出政治素养与实干能力,让带头人既懂政策又接地气;村“两委”成员通过集中培训、实践历练,业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群众身边的“主心骨”;驻村工作队发挥“外援”优势,与村(社区)干部并肩作战,在项目推进、矛盾调解中主动补位,形成“书记领航、两委发力、工作队助攻”的强大合力。
以党建为引领,龙陵县坚持把“一约四会”作为乡村治理改善的重要突破口,以村规民约为核心,大力推广应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成立村民理事会,形成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各方资源整合的叠加效应,深入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县10个乡镇均在有条件、群众有需要的自然村、小组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共计20余个,率先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格局。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龙陵县推行“精细化网格管理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模式,让每名基层党员联系5至10户农户,实现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用“网”兜住群众家中的琐事,用“格”记录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急。常态化开展“串一回门子、讲一点政策、问一下民意、促一项工作、办一件实事”的“五个一”走访活动,2024年以来,全县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共收集意见建议2000余条,排查化解风险隐患2000余个,累计为民办成实事、解决小事6000余件,全县上下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为目标,龙陵县通过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五大主体,构建起了“社区牵头搭台、社会组织赋能、社工人才驱动、志愿者踊跃行动、社会资源助力”的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如今,龙陵县用“五社联动”的合力,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真正实现了“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生动实践。
云南网通讯员 张晓媛 朱维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