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云南在行动】怒江州用好“1262”机制 筑牢防汛救灾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08-12 18:07:34

  云南网讯(记者 张琦敏)今年汛期以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严格落实防汛“1262”机制,成功避险8起洪涝地质灾害,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000余人,实现受灾人员“零伤亡”,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防灾减灾抓实抓细。今年以来,怒江州委州政府8次专题研究防灾减灾工作,邀请专家开展防灾救灾培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持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入汛后,州级领导带队分头深入一线调研检查,县、乡、村3级党组织全力做好值班值守、巡查排险等各项工作,确保“闭环”叫应到村、户、人。组建415支11017人的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确保遇有重大险情拉得出,顶得上。

  监测预警精准高效。灾情高风险期间,相关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纵向点对点调度171人次,派出87个工作组下沉一线。5月28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后,州、县两级部门及时开展“叫应”160余次,暴雨红色预警提前60分钟发布,为应急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在独龙江乡等关键点位预先部署96名道路保通人员及抢险设备保畅通;部署3个卫星基站、1辆应急卫星车保通信;开辟无人机机场,3车27人携带专业器材保消防;前置3台应急发电机保电力。

  应急救援快速有力。5月31日,独龙江白来水位站超警戒水位0.93米,州级4个工作组闻“汛”而动,前抵一线指挥,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的21个乡镇派出106组、254人次专业人员指导救援。面对可能出现的险情,果断下达紧急转移指令,通过双语通知,敲门排查等手段,确保不漏一人,应转尽转。汛期“高风险”期间,先后转移群众7319人。同时,全力抢通6条公路38个中断点,清理泥石流、坍方、零星坍方10万余立方米。救灾补助资金下达后,在快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同时,统筹社会救助与灾害救助政策,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临时救助和兜底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