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在云南当“野生菌猎人”是种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5-08-11 09:07:39

  原标题:在云南当“野生菌猎人”是种什么体验?

  你会为了采一朵菌来云南吗?

  每年夏天,云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短信如约而至,这份提醒也被网友们称为“云南人上山采菌的信号”。

  近年来,跟着向导进山捡菌子已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爆款,亲子研学、深度体验、菌子宴制作等多种玩法备受青睐。

  装备带齐,林间“扫货”去!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滋养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可食用菌种类,被誉为“世界野生菌王国”,天刚亮,“野生菌猎人们”便背着竹篓出发了。

  识菌秘诀在于经验积累。干巴菌常蜷缩在松针下,形似小块青铜;鸡枞菌与白蚁窝共生,发现一处往往能收获成片;松茸则隐匿于苔藓中,带泥的褐色菌体是其标志。

南华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最爽时刻?下山开吃!

  背篓里肥厚的牛肝菌、品相一流的松茸刚采下,山脚的土鸡火锅已经咕嘟冒泡。现切菌片往滚汤里煮至沸腾,蘸点腐乳辣子,那股鲜劲儿,瞬间把爬山的疲惫冲得干干净净!

  这产业,火得发烫!

  近年来,云南带人“捡菌子”的从业者数量暴涨,暑假以来,南华县游客日均接待团队超3个,秋叶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接待“野生菌游”游客超6000人。

  本地村民们也纷纷转型当起“菌向导”,一天能带数十人进山。深圳爸妈带着娃,到云南当一回山里的“野生菌猎人”,尝一口课本里的“人间至味”。

  山林馈赠珍贵,却也暗藏风险。剧毒的黄盖鹅膏菌和能吃的黄罗伞菌长得像;致命的灰花纹鹅膏菌酷似美味的灰鹅膏菌。光靠“红伞伞白杆杆”的顺口溜,根本分不清!

  别慌!安全网早织好了。

  南华县的彝族村落里,大喇叭用汉语和彝语滚动播放安全警示,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中毒防控告知书》,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野生菌专业向导全程“盯梢”,菌类图鉴不离手,采的菌子还得统一送检。铁律就一条:不认识的?坚决不碰!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改编的魔性《菌子歌》火遍全网……

  菌子要采,更要保护。

  南华县划定了6个野生菌保护区,面积达到202.6万亩,实现了封山育菌的全覆盖,并高标准建成了17片8140亩的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科学保育,让山珍源源不断。

第二十二届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现场 南华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捡菌子,是一种传承。

  当最后一缕山风捎走菌香,彝家火塘的松明子噼啪作响,映照着山林夜话。正如南华县农服中心主任罗志强所言:“老一辈手把手教孩子辨认毒菌、采撷山珍,传递的不仅是生存的技艺,更是人与山林和谐共处千年的古老智慧与敬畏。”

  在云南,采菌远非简单的索取。当你俯身拾起那枚来自大地的馈赠,便已悄然参与进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感受着脚下土地的深沉脉动。

  记者: 李茂颖

  出镜: 朱婉玉

  制作: 朱婉玉

  鸣谢: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南华县融媒体中心

  统筹: 朱思雄

  出品: 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