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京津冀|史建昆:用精准测量见证雄安生长

发布时间:2025-08-10 07:11:35

原标题:京津冀|史建昆:用精准测量见证雄安生长

测量定点的地面要踩实,仪器要精确调平,每个数据要反复测算、核对……他的双眼炯炯有神,能精准记下每一个测量数据;他的双脚踏实有力,认真“丈量”每一寸土地,连续5年坚守雄安施工一线,用精准测量见证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

他,就是中交一航局项目测量班班长史建昆。

1983年出生的史建昆性格开朗,“我就是喜欢测量,钻进去越琢磨越有意思。”他朴拙的话语搭配挺哏的天津口音,让人忍俊不禁。

2017年以来,作为首批参与建设的企业,中交一航局进驻雄安,史建昆第一时间请缨来到这片热土。

来雄安参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截洪渠一期工程,这也是容东片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正值汛期来临之际,项目建设工期短、质量标准高,而测量工作又是工程开工“第一炮”。“箭在弦上,我身上就像挂上了千斤重担。”史建昆回忆,“上道工序没完工,就开始琢磨下道工序,睡梦里晃动着的都是图纸和数据,但整体测量进展仍然缓慢。”

“咱们这么干不行,感觉劲儿用错了方向,一定还有更便捷的测量方法。”史建昆发现,如果将工程的每个工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再利用双基站对两块区域分别进行控制,在交叉衔接处做好误差控制就能大大加快测量进度。

创新了方法,效果上来了,同时也加大了工作强度。有一次搬着梯子爬基坑测量时,一位新来的同事累得崩溃了,“史班长说再爬一排基坑就完工了,可是一连爬了好几排也没结束”“当时,后面施工队的工人整装待发等着我们放线支模板。为了加快测量工程进度,史班长使尽了浑身解数给我们加油打气,他自己好像不知道累,从不抱怨。”

经过70天的坚守鏖战,史建昆带领测量班一路披荆斩棘,最后以零误差的好成绩圆满完成了任务。最终,整体工程也提前2天竣工,也更坚定了他扎根雄安建设的决心。

庆祝的欢呼声犹在,史建昆又马不停蹄地迈入了安大线北沿路工程——测量临时道路,全线十几公里。

“GPS定位数据链不稳定,当时沿路农田还未征收完毕,测量时不能踏入村民的庄稼地,而仅有10天的勘测工期在挑战测量班的极限。”史建昆深思熟虑后,将测量工序细化,24小时轮流作业施工。

赤日炎炎的原野上,他们踏着齐腰的蒿草,肩扛三脚架,手拎测量仪奔波忙碌。后边的同事一溜小跑跟上他说:“史哥,咱停下喝口水行不,嗓子冒烟了,再晒几天,估计也只有脚丫底下能保住清白了。”一片笑声里他才想起这么久连水都顾不上喝。终于实现“10天啃下这块硬骨头”的艰巨任务。

史建昆工作上是把好手,生活上也是测量班的好大哥。公司项目管理人性化,每个月有三天的探亲假,但工地测量人员一下子走太多就会耽误现场施工生产,因此每次他总是让大家先报下一个月休假计划,然后再统筹规划,他来“填空”,如果实在倒不开,他就放弃休假,随时顶上。“就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能保证每个班组成员休息。”他说。

“我也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带我的测量班长也是这么爱护我的,现在该我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爱护好照顾好测量班组这个大家庭了。”说到做到,因为工期紧和照顾同事们休假,史建昆最长一次180多天坚守工地,没有回过家。

一个个片段串起史建昆的“雄安时刻”。五年多来,史建昆的身影从容东到雄东再到昝岗,先后参与容东片区截洪渠、雄东片区综合管廊、R1线、中交未来科创城、起步区NA12道路管廊等10余项工程,鏖战坚守两千余昼夜,用精准的测量见证了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韩梅 李景霞)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