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8月16日,日本在哈尔滨市宣化街和文庙街一带,秘密设立了石井细菌研究所。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细菌战部队——731部队的前身,它的设立意味着日军反人类的人体实验的开始。
一.细菌部队:
731部队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731部队也是日本法西斯于日本领土以外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的代称。
1932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内设立了防疫研究室,由石井四郎开始主持细菌武器研究。由于国际上禁止细菌武器的研究,石井四郎选择了在中国东北进行秘密的生化武器实验研究。
1933年,日军在哈尔滨市密设石井细菌研究所、“细菌实验工厂”,在哈尔滨平房特别军事区,这便是关东军731部队的总部。平房总部占地6.1平方公里,于1938年建成使用,是世界上最大的细菌研究实验基地。
1936年天皇敕令建立了731部队,由石井四郎担任部队长。731部队总员3600多人,拥有从事细菌战研究工作人员2600余人,其中1名中将和4名少将级军官,80余名校级军官,判任官和技师达300余名 。它的直属各个部以及各个支队都配备佐级军官负责,对一些重要部门都配备了少将级军官负责。
日本细菌部队分支有7支部队,在中国境内有5大部队,63个支队,遍布日军占领区各地。在东南亚和日本东京各有一支部队。
731部队行径只是日本侵略军犯下的许多战争罪行之一。
731部队在整个日本细菌战略网中处于中心的作用、始终是研究基地、指挥中心。
这里的实验手段极其残忍,注射病毒、活体解剖、冻伤、手榴弹爆炸、火焰喷射器、无麻醉拔牙、人与马血互换、病菌对胎儿的影响、人畜杂交、人体四肢互换、毒气、其他人体等灭绝人性的实验被应用到活人身上。
人类所能想到的各种惨无人道的试验,尤其是那些可用于大量杀伤敌人,医治自己人的项目,731部队的官兵们竭尽所能都做过了。
一切为了天皇的圣战,他们并没有任何罪恶感,唯一让他们感到不忍的是那些动物们。战后,他们为那些动物树立了一块纪念碑。那些惨死的数万名罹难者,他们却无动于衷。
据统计,从1939年到抗战结束时,共计有3000人死于此。但一些研究表明超过10,000名中国人,朝鲜人,菲律宾人,印度尼西亚人,缅甸平民,太平洋岛上居民和反法西斯联军俘虏被杀害。以及抗日联军战俘在731部队的试验中被害,包括被俘的苏联红军。
731部队少将川岛清曾在审判庭上供述:“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能活着走出这个杀人工厂。”
1941年11月曾在湖南常德实施细菌战。
1942年7月至8月曾在浙赣铁路沿线一带地区实施细菌战。仅鲁西聊城、临清等18个县有至少20多万人死于日本细菌战
日本投降前夕,为销毁罪证,石井四郎下令炸毁了平房总部,包括毒杀400名在押的"马路大"(活人实验品),并释放病毒和带菌动物,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二.日美罪恶交易:
战后日本以向美国上交全部731部队研究资料为条件,与美方达成不追究昭和天皇和细菌战负责人战争责任的幕后交易,至今日美仍没有公开相关史料。
美国相信这些研究数据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因为联盟国从未进行过这种类型的人体试验。同时,美国不希望任何其他国,特别是苏联得到这些数据用于研究生物武器。
二战以来,日本"731"的罪恶连同美帝国主义一起,一如它的制造者,已经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战后日美勾结,继续延续日本帝国主义反人类的人体实验的罪恶。
三.帝国主义狼子野心:
1.“生化魔窟”:
1943年,美军在美国设立德特里克堡陆军实验室,即开展生化武器研究。在美国大众文化中,它是“生化魔窟”的代名词。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战争都动用了细菌战!战犯石井四郎亲临汉城部署。
2020年2月数据,美国国内有13家正在运行、扩建或规划中的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以及多达1495个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
2.遍布全球的实验室:
美国在2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0多家生物实验室,仅在乌克兰就设立了50多个生物实验室,其中有些实验室所在地曾经爆发过大规模传染病。
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其他俄罗斯周边地区,至少有27个美国建立的生化实验室。在韩国设有4个实验室,2019年美国增加针对朝鲜生化战争的“朱庇特计划”。
3. 阻挠核查:
2019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共有183个缔约国,绝大多数缔约国都主张谈判一项旨在全面加强公约,包含核查机制的议定书。
近20年来,美国一直独家阻挡重启核查议定书的谈判。
结论:美国是世界第一生化武器制造大国,美国有毁灭全人类的生化武器。美国是世界最大恐怖主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国家,美国是全人类的公敌,庆父必死鲁难未已。
新冠状病毒就是美国屠杀黄种人的生化武器,只是它变异了,美国自食其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