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些。”在香格里拉森林深处,菌农正蹲在一朵松茸前,指腹拂去松针,接着小木棍贴着菌根斜斜一撬,整朵松茸便滚进掌心,一股清冽的香顺着指缝漫溢开来。
下午三点,一筐筐从海拔3500米深山新鲜采摘的松茸就送到了白松黑露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的工厂——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菌类提取物和菌类酒产品的企业。
“菌子 酒”,这对跨界组合以意想不到的姿态闯入酒业,一杯菌酒悄然从高原密林走向全球餐桌。
2011年,白松黑露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旭在西班牙偶然发现当地有松露泡酒传统后,没有简单模仿,而是带领团队琢磨起了菌酒,跳出老一辈的“泡酒”工艺,联合昆明理工大学研发出专利提取液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菌味易流失、酒质不稳定的难题,实现了菌香的精准留存。
此后的10年间,曹旭先后前往苏格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以及四川攀枝花,云南楚雄、怒江等全球松露主产区和威士忌、白兰地主产区,学习了解松露特性和文化,调查研究松露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最终酿出一系列代表云南、代表中国并独具融合风味与口感的菌酒。
每年10月之后,工厂便迎来了最忙碌也最芬芳的时刻。“10月之后是采摘松茸和松露的最佳季节,新鲜松茸首先经过真空清洗‘洗澡’,再通过公司研发的‘休眠贮藏’技术‘睡个好觉’,接着用专利技术‘榨’出纯净提取液,与基酒混合后二次蒸馏,最后在橡木桶里‘闭关’3年才算完成。”公司总经理王泰烨介绍道,实验室里的两大“秘密武器”牢牢锁住了这抹鲜味。
为了酿好这杯菌酒,研发团队历经了上百次实验。“菌子品质不统一、基酒品类的选择、时间的把控等等,任何一个小改变就可能导致最终酒品不合格。”王泰烨解释道,只有寻找出最优的温度、时间和品类,才能酿出一杯醇厚淡雅的菌酒。
目前,公司在丽江、香格里拉、昆明、大理等地建立有品牌体验形象店及专卖店,主要生产经营包含松露白酒,松露、松茸威士忌,松露、松茸白兰地等多个系列产品,销往云南、海南、广东、福建、北京等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家,致力于打造“全球野生菌酒领先品牌”。
前不久,首次在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亮相的松茸、松露威士忌和松茸、松露白兰地系列一登场就成了“人气王”,吸引了新加坡、伊朗、印度尼西亚、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客商的关注。初闻有淡淡的松木香,入口是威士忌的顺滑,回味带着松茸的独特鲜香,这种奇妙的组合,让不少客商眼前一亮、连连称赞。
当山珍遇上佳酿,当传统撞上科技,也许故事才刚刚开始。“打造‘菌酒 ’体验。”王泰烨表示,企业还开发了松茸饼干、松露酱、香肠等周边产品,让“菌文化”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不只做瓶好酒,更要让云南菌子成为全球餐桌上的‘中国符号’。”
云南网记者 杨萍 王小羽 张梅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