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良规替旧习 传统祭祀文化如何进行数字化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06 16:11:16

原标题:良规替旧习 传统祭祀文化如何进行数字化新生?

“建议提升公众对殡葬文化的理解,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殡葬的意义在于缅怀与尊重逝者,而非攀比炫耀。”

这段来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留言,道出了网友心声——殡葬是承载着温情与思念的精神寄托,而非用于攀比的工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简约环保的殡葬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今年清明,各地广泛开展文明祭扫主题活动,通过开设‘文明殡葬’讲座、发布倡议书、播放短视频等方式,倡导群众以鲜花祭祀、网络追思等低碳方式缅怀故人,共同营造了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扫氛围。”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相关负责人说。

五一临近的周末,山东济南槐荫区吴家堡街道文化广场,吕剧《父亲的账本》正在上演。演员甩着水袖唱道:“莫道那纸灰漫天是孝心,且看这清风明月伴亲魂……”

台下,刚为父亲办完葬礼的市民赵先生湿了眼眶:“戏里许多情节,就是我家的真事。”文化站站长的巡演日志记着:127场演出覆盖5万人次。

今年清明,一场以“情暖清明 礼敬生命”为主题的清明共祭活动在汉王公墓举行,茅村、张集、双山公墓设置点位进行全程同步直播,共同向市民传递绿色祭扫理念。这一活动由徐州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筹划,旨在提高绿色殡葬、文明祭扫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现场包括开场致辞、集体默哀、诵读祭文、敬献花篮、祈福仪式、政策宣读、倡议签字等环节,吸引了线上线下许多市民参与。

同样是在江苏,常州龙城古园的5G生态纪念馆内,2025年清明的“纸鸢寄思”活动创下新纪录:3万只可降解纸鸢载着电子信标升空,形成璀璨的“星空幕布”;扬州古运河的水下纪念园里,祭扫者的留言被转化为鱼群游动的光影图案。

湖南省常德市积极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创新推出“一日礼葬”的节俭办丧模式,规范殡葬礼仪行为,简化和规范办丧流程,让治丧过程在庄重、绿色、宁静的氛围中凸显对生命的尊重。

2024年,在全国2000多个网络祭扫平台上,网络祭扫达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了37%。网络祭扫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祭奠方式。

当电子烛光取代纸钱灰烬,当三日简葬替代七日做斋,一场关乎生死观的文明变革正重塑中国城乡的精神肌理,也推动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文化嬗变。(实习生陈一对本文亦有贡献)(宋子节)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