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应将改善机关学校工作人员、杂务人员及学生们的生活看作重要的事情,各机关学校负责人为此应想种种办法。应提倡与指导杂务人员、工作人员、有孩子的母亲,在不妨碍工作、学习及身体条件下,在自愿原则下,进行某些手工及农作的生产劳动,但不得从事商业。(《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206页。)
1717.党委、政府和军队,必须于今年秋冬准备好明年在全根据地内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提丰衣足食口号)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一切机关学校部队,必须于战争条件下厉行种菜、养猪、打柴、烧炭、发展手工业和部分种粮。除各大小单位应一律发展集体生产外,同时奖励一切个人(军队除外)从事小部分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人业余生产(禁止做生意),以其收入归个人所有。(《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11页。)
1718.不论党政军民男女老幼全体一律进行伟大的生产运动,增加粮食和日用品,准备同灾荒作斗争,将是继续坚持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否则便将遇到极大的困难。(《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13页。)
1719.边区的军队,今年凡有地的,做到每个战士平均种地十八亩,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开会的大小礼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烧的柴火、木炭、石炭,差不多一切都可以自己造,自己办。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29页。)
1720.为了支持战争,为了对付敌人的“三光”政策,为了救济灾荒,就不能不动员全体党政军民,一面打击敌人,一面实行生产。前方的生产,过去几年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加上今年冬天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明年可能造成广大的运动,并且必须造成广大的运动。前方处于战争环境,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但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则是完全可以做到,并且必须做到的。(《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0~931页。)
1721.多年以来全体人民在政府领导下,与贫穷现象斗争,这种现象或者已经消灭,或者已经减轻,人民的生活已有很大改善,丰衣足食的新现象已日渐推广。但是还没有普遍,更因抗战与备荒的需要,必须增加生产,因此必须号召人民于两年至三年内普遍做到每户至少有一年余粮。为改变边区童山太多现象,应号召人民植树,在五年至十年内每户至少植活一百株树。边区各项工业品年有增加,但还不能自给,特别是布、铁等项,要办到三年内完全自给,并且不仅求数量多,而且要求质量好。(《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的决定》(1944年7月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80页。)
1722.一九四五年,必须绝无例外地普遍举行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一切军队于作战、训练之外,必须从事生产自给,机关学校也是如此。只有特殊情形者,可以允许减少或免除生产。必须动员人民,在自愿原则下,组织生产互助团体,例如变工队、互助组、换工班等。我们的地方工作人员,必须用绝大精力去帮助人民,组织这种互助团体,以便大规模地恢复生产与发展生产,不但应该使人民够穿够吃,而且应该使人民逐渐地有盈余。“耕三余一”的口号,除被敌人摧残厉害的地方外,就是在敌后解放区,也是可能实现的。我们解放区的工业品,必须力求自给,必须争取于数年内达到全部或大部自给之目的。由公营、私营与合作社经营这样三方面的努力,达到这个目的是可能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务》(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240页。)
1723.我们要打击日本侵略者,并且还要准备攻入城市,收复失地。然而我们是处在个体经济的被分割的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中,怎样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那末,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就用军民两方同时发动大规模生产运动这一种办法。(《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6页。)
1724.由于是农村,由于是经常被敌人摧残的农村,由于是长期战争的农村,部队和机关就必须生产。由于是分散的游击战争,部队和机关也可能生产。在我们陕甘宁边区,则更由于部队和机关的人数和边区人口比较,所占比例数太大,如果不自己生产,则势将饿饭;如果取之于民太多,则人民负担不起,人民也势将饿饭。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7页。)
1725.总之,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部队和机关,除利用战斗、训练和工作的间隙,集体参加生产之外,应组织专门从事生产的人员,创办农场、菜园、牧场、作坊、小工厂、运输队、合作社,或者和农民伙种粮、菜。在目前条件下,为着渡过困难,任何机关、部队,都应建立起自己的家务。不愿建立家务的二流子习气,是可耻的。(《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8~1019页。)
1726.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的机关和部队,如果有了生产自给运动,他们的战斗、训练和工作,就更加有劲,更加活跃了;他们的纪律,他们的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团结,也就更好了。这是我们中国长期游击战争的产物,这是我们的光荣。我们学会了这一条,我们就对一切物质困难都不怕了。我们将一年一年地更有生气,更有精力,愈战愈强,只有我们去压倒敌人,决不怕敌人来压倒我们。(《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9页。)
1727.游击区能够和必须进行军民的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要求一切解放区党政军工作人员,特别是游击区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完全认识这一点,认识这个"能够"和"必须",事情就可以普遍地办起来。(《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1945年1月31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23页。)
1728.军队的生产自给,在我们的条件下,形式上是落后的、倒退的,实质上是进步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在形式上,我们违背了分工的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国家贫困、国家分裂(这些都是国民党主要统治集团所造成的罪恶结果)以及分散的长期的人民游击战争,我们这样做,就是进步的了。大家看,国民党的军队面黄肌瘦,解放区的军队身强力壮。大家看,我们自己,在没有生产自给的时候,何等困难,一经生产自给,何等舒服。现在,让站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部队,例如说两个连,去选择两种办法中的一种:或者由上面全部供给生活资料;或者不给它或少给它,让它全部、大部、半部或小部地生产自给。哪一种结果要好些?哪一种它们愿意接受些呢?在认真地试行一年生产自给之后,一定会认为后一种办法结果要好些,愿意接受它;一定会认为前一种办法结果要差些,不愿意接受它。这是因为后者能使我们部队的一切成员改善生活;而前者,在目前的物质困难条件下,无论怎样由上面供给,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至于因为我们采用了这种表面上“落后的”、“倒退的”办法,而使我们的军队克服了生活资料的困难,改善了生活,个个身强力壮,足以减轻同在困难中的人民的赋税负担,因而取得人民的拥护,足以支持长期战争,并足以扩大军队,因而也就能够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达到最后地消灭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目的。这种历史意义,难道还不伟大吗?(《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106~1107页。)
1729.经济困难就学会做经济工作。我们要感谢何应钦,他不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他这样一困,我们就提出了是解散,是饿死,还是自己动手搞生产的问题。解散不甘心,饿死不愿意,那剩下一条,就是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92~393页。)
1730.各抗日根据地的全体同志必须认识,今后的物质困难必然更胜于目前,我们必须克服这个困难,我们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精兵简政。(《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1942年9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81页。)
1731.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1942年9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82页。)
1732.这一次精兵简政,必须是严格的、彻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痒的、局部的。在这次精兵简政中,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这五项,对于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关系极大。精简之后,减少了消费性的支出,增加了生产的收入,不但直接给予财政以好影响,而且可以减少人民的负担,影响人民的经济。(《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5页。)
1733.无论将来情况如何,我们均须精兵简政,减轻民负,方有利于解放区之巩固与坚持。(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华东局、晋冀鲁豫局、华中分局爱你告聂荣臻、贺龙的电报(1946年3月6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第59页。)
1734.有许多的部队、机关、学校,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负行政指挥责任的同志不大去管,甚至有少数人完全不闻不问,而仅仅委托于供给机关或总务处去管,这是由于还没有懂得经济工作的重要性的原故。其所以还不懂得,或则中了董仲舒们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些唯心的骗人的腐话之毒,还没有去掉得干净;或则以为政治、党务、军事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经济工作虽然也重要,但不会重要到那种程度,觉得自己不必分心或不必多分心去管它。但是这些想法全是不对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64~465页。)
1735.由于我们有许多负领导责任的同志至今还采取轻视或不很重视经济工作的态度,以致其他许多同志都学样,愿意做党政军学工作,愿意弄文学艺术,而不愿意做经济工作。有的女同志不愿嫁经济工作者,似乎认为他们是不大名誉的人,认为与其嫁一个骡马队长,不如嫁一个政治干事,才算不辱没了她。所有这些观点,实在都是错得很的,不适合我们此时此地的条件的。我们必须重新分工。我们要有一批脱离生产事务的革命职业家,我们也要有一批医生、文学艺术工作者及其他人等,但是这些方面的人决不能过多,过多就会发生危险。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用之者疾,为之者舒,是要塌台的。因此,大批的干部必须从现在的工作或学习的岗位上转到经济工作的岗位上去。而各级党部、政府、军队、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同时充分地注意经济工作的领导,要调查研究经济工作的内容,负责制订经济工作的计划,配备经济工作的干部,检查经济工作的成效,再不要将此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仅仅委托于供给部门或总务部门就算完事。(《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64~465页。)
1736.特别重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学得了经营经济事业的经验,这是不能拿数目字来计算的无价之宝。我们不但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军事,会办党务,会办文化,我们也应该会办经济。如果我们样样能干,惟独对于经济无能,那我们就是一批无用之人,就要被敌人打倒,就要陷于灭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65~466页。)
1737.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为着这个,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良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67页。)
1738.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人员都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一切军民人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一切未脱离生产的农村党员,应以发展生产为自己充当群众模范的条件之一。(《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11页。)
1739.我们的同志学会了组织群众的劳动,学会了帮助农民做按家生产计划,组织变工队,组织运盐队,组织综合性合作社,组织军队的生产,组织机关学校的生产,组织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组织生产展览会,发动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加上旁的各项本领,我们就一定可以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一定可以协同全国人民,把一个新国家建立起来。(《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2~933页。)
1740.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了百分之五十八的日军、百分之九十的伪军,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有成绩的。但是,对于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我们还不大懂,可是这一门又是决定一切的,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是决定社会变化的。因此,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经济工作,其中许多人应该学习工业技术。(《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47页。)
1741.近几年中,我们开始学会了经济工作,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成绩,但这还只是开始。我们必须在两三年内,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解放区,做到粮食和工业品的全部或大部的自给,并有盈余。我们必须使农业、工业、贸易三方面都比现在有更大的成绩。到了那时,才算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如果哪一个地方的军民生活没有改善,为着反攻而准备的物质基础还不稳固,农业、工业、贸易不是一年一年地上涨,而是停止不进,甚至下降,便证明哪个地方的党政军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学会经济工作,哪个地方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5页。)
1742.我们到了粮食和工业品全部或大部自种自造自给并有盈余的日子,就是我们全部学会在农村中如何做经济工作的日子。将来从城市赶跑敌人,我们也会做新的经济工作了。中国靠我们来建设,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20页。)
1743.解放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学会做经济工作。……在城市驱逐日本侵略者以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迅速学会做城市的经济工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1页。)
1744.有天灾经济是困难的,没有天灾经济也是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学做经济工作。我们曾经提出这样的口号——在两三年内学会做经济工作,要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克服困难。(《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391页。)
1745.你们有广大的农业和手工业,也有一部分使用机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希望你们好好地领导这些生产事业,否则就不能算作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4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311~1312页。)
1746.有了工业生产的条件,党如果不注意恢复及发展工业,党的领导人员如果缺乏工业方面的知识,如果不用力去学会这一方面的知识,那就会要犯错误。(《晋绥分局应将工业生产放在领导工作的重要位置》(1948年5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95页。)
1747.建立全部自给工业的统一领导,克服严重存在着的无政府状态。过去提出的"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因没有切实执行,致使建厅管的财厅管的军队管的机关管的各部分工业之间,缺乏计划性,生产过于分散,又缺乏工作检查,浪费人力物力。一九四三年应由财经办事处建立统一的领导,首先要使所有公营工业,不论是属于哪一部门管理的,均须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在这个统一计划上,统一地筹划原料与粮草的供给,产量的定数,销路的衔接。在原料供给上,要解决由于地区分散、原料不集中和有些原料仰给外来,而使许多工厂随时都闹原料恐慌的现象。在粮草供给上,应由财厅经过一定的核算办法,供给各厂以所需的食粮及草料,以免各厂负责人分散其管理生产的注意力。在产量与销路问题上,应由财厅及各有关机关,在财经办事处统一计划下,给予各厂以一定数额的生产任务,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成品有一定机关按时接手,解决产销之间的矛盾现象。在这个统一的计划性上,要实行各业间的互相协助,消灭互相孤立甚或互相妨碍的本位主义。在这个统一的计划上,要实行统一的检查,对各业各厂有奖励,有批评,使工作差的赶上好的。总之,统一领导问题,为一九四三年改进公营工业的中心问题,必须彻底地努力地解决之。(《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125~126页。)
1748.实行统一领导。切实执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所有中央一级,边区一级,专区一级,县署一级,均应建立关于统一一切生产事业的强有力的领导机关,按系统按级统一企业经营方针,统一调整各企业相互间的关系,统一检查各企业的经营方法,并在允许以相当收益归生产单位所有的条件下,在各相当范围内,按照生产性质与经营情形,统一支配生产赢利,务必免除各自为政,盈亏不一,苦乐不均的弊病。(《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解放社1944年1月订正再版第206~207页。)
1749.经济和财政工作机构中的不统一、闹独立性、各自为政等恶劣现象,必须克服,而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这种统一的系统建立后,工作效能就可以增加。(《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2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5~896页。)
1750.由于是农村,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我们的生产和供给就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16页。)
1751.为了争取工作的速度,革命竞赛的办法应该在每个乡里实行起来。乡苏是竞赛的领导者,但乡苏也只是“领导者”,因为每一竞赛,主要是群众的竞赛,不只是各村代表之间的竞赛。因此每一竞赛条约的订立,应召集村为单位的群众大会作报告,得到群众的承认,并把竞赛条约张贴出来。在生产问题等项的竞赛上,还应召集每个代表领导下的几十个居民开会作报告,得到他们的承认。一时期内检查成绩的结果,也应该召集这样的会作报告,来推动工作的前进。一切竞赛没有成绩的,都是由于只把竞赛条约放在少数人的袋子里,没有推动广大的群众。每一次竞赛,都要作出总结,并且给奖。长冈乡的两次竞赛,对于这些都大体上做到了,所以他们得到了实际的成绩。(《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319~320页。)
1752.提高劳动热忱,发展生产竞赛,奖励生产战线上的成绩昭著者,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日、25日),《红色中华》二苏大特刊第3期。)
1753.必须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大规模地发展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和贸易,改善军民生活。为此目的,必须实行劳动竞赛,奖励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1页。)
1754.建立经济核算制,克服各企业内部的混乱状态。为此必须:第一,每一工厂单位应有相当独立的资金(流动的和固定的),使它可以自己周转,而不致经常因资金困难妨碍生产。第二,每一工厂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应有一定的制度和手续,结束收支不清、手续不备的糊涂现象。第三,依照各厂具体情况,使有些采取成本会计制,有些则暂不采取,但一切工厂必须有成本的计算。第四,每一工厂的生产,应有按年按月生产计划完成程度的检查制度,不得听其自流,很久不去检查。第五,每一工厂应有节省原料与保护工具的制度,养成节省原料与爱护工具的习惯。所有这些就是经济核算制的主要内容。有了严格的核算制度之后,才能彻底考查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是有利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63页。)
1755.改善工厂的组织与管理,克服工厂机关化与纪律松懈状态。首先应该改革的是工厂机关化的不合理现象。目前我们有许多工厂在组织上非常不合理,人员众多,组织庞大,管理人员和直接生产人员的分配不适当,以及将管理大工厂的制度应用到我们的小工厂上面,这些现象必须迅速改变,使一切工厂实行企业化。一切工厂,应依自己经济的盈亏以为事业的消长。一切从业员的薪给,应由工厂自己的盈利解决,而不支领公粮、公衣与公家的津贴费。其次是实行十小时工作制及计件累进工资制,借以提高劳动热忱,增加生产。八小时工作制,是将来大工业发展时应该实行的,目前则应一律实行十小时制,应使职工们了解这是抗战的需要。平均主义的薪给制抹杀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的差别,也抹杀了勤惰之间的差别,因而降低劳动积极性,必须代以计件累进工资制,方能鼓励劳动积极性,增加生产的数量与质量。军工生产暂时不能实行计件工资制,亦应有计件奖励制度。再其次,应改善职工会的工作,发展赵占魁运动于各厂。职工会工作有不适合于提高劳动纪律与劳动积极性的,必须加以改造。一个工厂内,行政工作、党支部工作与职工会工作,必须统一于共同目标之下,这个共同目标,就是以尽可能节省的成本(原料、工具及其他开支),制造尽可能多与尽可能好的产品,并在尽可能快与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下推销出去。这个成本少、产品好、推销快的任务是行政、支部、工会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共同任务,各顾各地把三方面工作分裂起来的作法,是完全错误的。三方面要组织统一的委员会,首先使行政人员、行政工作、生产计划走上正轨,而党与工会的任务就是保障生产计划的完成。再其次,工厂应奖励最有成绩的工人与职员,批评或处罚犯错误的工人与职员。没有适当的奖惩制度,是不能保证劳动纪律与劳动积极性的提高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463~464页。)
1756.边区的作用,就在做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使他们懂得这种制度是最于抗日救国有利的,是抗日救国惟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边区在全国的意义与作用。(《同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1938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31页。)
1757.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在陕甘宁边区党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0年3月4日)。)
1758.判断一个地方的社会性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地是以那里的政权是否有人民大众的代表参加以及是否有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因此,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便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有些人以为只有实行十年内战时期那样的土地革命才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这是不对的。现在各根据地的政治,是一切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人民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其经济是基本上排除了半殖民地因素和半封建因素的经济,其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因此,无论就政治、经济或文化来看,只实行减租减息的各抗日根据地,和实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的陕甘宁边区,同样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1941年5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785页。)
1759.中国是向前的,不是向后的,领导中国前进的是革命的根据地,不是任何落后倒退的地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76~877页。)
1760.自由解放的新中国一定要出现于东亚,并成为未来光明世界中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一个中国,不但将造福于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而且将造福于全人类。(《论新阶段》(1938年10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561~562页。)
1761.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还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世界的东方,在这里,共有十万万以上人口(占人类的一半)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到进攻,不能不引起这些被压迫民族的欢欣鼓舞。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的欧洲和美洲各国的被压迫人民,也是一种援助。(《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第1244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