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老楼重生记

发布时间:2025-08-06 06:11:04

原标题:老楼重生记

进入8月,南昌市东湖区新公园路87号的32户居民告别了昔日危房,陆续搬进安全舒适的新楼。这种通过业主自筹资金,按原户数、格局和面积在原址重建的旧房改造模式,成为南昌市实施“原拆原建”老旧居民楼改造案例。

新公园路87号这栋始建于1977年的老楼,历经近半世纪风雨,于2014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2021年,南昌市相继出台《南昌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南昌市城镇C、D级危房排危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危房重建流程和扶持措施,为居民原址重建提供政策依据。

2022年,新公园路87号全体业主达成了自筹资金重建的共识,按面积大小每户出资,根据预算筹资854万元。东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应急等部门沟通,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仅用2个月就完成原址重建的联合核准备案手续,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老楼32户居民选举成立重建小组,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和资金管理。推选代表成立财务管理小组,实行账号、密码、签字“三分离”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在施工过程中,新公园路87号危房遵循“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产权性质”的原则,在确保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上,优化了布局和空间。新楼采用现代抗震加固技术,水电管线全面升级,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升了居住品质。

从“忧居”到“优居”,新公园路87号老居民楼的重生,诠释了城市更新中“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深层理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工作人员熊志勇介绍,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老旧房屋,业主的心态一般是等待拆迁。新公园路87号居民楼的业主却以主动改造为主,政府政策激励和提供服务为辅,实现了“原拆原建”。此案例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住房安全问题,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居民参与、高效协同”的危房治理新路径。

王纪洪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王纪洪 徐黎明)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