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行万里丝路 见证跨越千年的繁荣与交融

发布时间:2025-08-05 23:11:18

原标题:行万里丝路 见证跨越千年的繁荣与交融

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采访团出关。

8月5日,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上合之路 一路向前”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在霍尔果斯口岸举行出关仪式,标志着采访团正式踏上中亚的土地,开启境外的采访报道。

采访团成员们手持护照,逐一安检出关。海关工作人员逐个核对报关的物品,仔细审核相关文件。

这样的流程,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也要经历。他们手持的类似于今天“护照”一样的凭证被称为“过所”。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因此保留了多件唐朝的“过所”,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唐朝通关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方寸文书间:解密丝路商贸繁荣有序的奥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石染典过所》,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上面不仅详细记录了粟特商人石染典经商所携带的物品,还留存着沿途唐朝官署勘查物品后留下的印章,就像今天跨国运输要提前向海关申报携带商品一样。

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的《石染典过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图)

正是因为这些印章,专家们复原了这起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事活动——这位粟特商人携带着安西都护府颁发的“过所”,从安西(今库车)前往瓜州经商。在完成交易后,又向瓜州都督府申请返回安西的过所。以小见大地展示了当时丝路贸易的繁荣。

除了这件“明星”文物之外,在吐鲁番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还展出着唐朝新疆地区商业活动签订的契约、地方“法院”的判决文书、普通人的“户口本”……这些千年前的文字,生动还原了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给“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采访团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脉传西域:见证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

在2025年5月刚刚建成开放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记者注意到,博物馆复原了一座汉式学堂,用出土于当地的古代毛笔、尺子,以及多件记载着古代经典的木简、纸张复制品,来展示“孔孟之学”在新疆的传播。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复原的汉式学堂

比如秦汉时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教材《仓颉篇》,尼雅遗址就出土过几件记载着这一内容的木简;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蒙学课本《急就章》,楼兰遗址出土过它的纸版残卷;直到今天仍然流行的经典蒙学读物《千字文》,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巴达木等墓葬中也发现了很多习作写本及残片。

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的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手抄本(吐鲁番博物馆 图)

据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工作人员艾丽菲热介绍,到了唐朝,州学、县学在新疆地区蓬勃发展,文教的兴盛加速了文化交融。

出土于且末苏伯斯坎遗址的董解元版《西厢记》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比王实甫版《西厢记》还要早的董解元版《西厢记》,长期以来都是游客高度关注的文物。出土它的苏伯斯坎遗址,是元代设置在这里的一处军事要冲。一大批来自延安等地的戍边军民,日常靠着《西厢记》打发时光,却无形中让中原的流行文学在新疆广泛传播。

新疆地区出土的大批简牍与文书,不仅填补了史料的空白,也将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传播娓娓道来,昭示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厚根基,更为今天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注入文化力量。

记者 敬泽昊 杜鹏

审核 贾存真 李璐

推荐阅读

问政海南·追踪 | 平了,稳了!海口多条新铺沥青层道路井盖完成提升

“首”望自贸港

问政海南 | 清晨5点就开堵!澄迈这路口被商贩占道经营多年

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

哪些人群可以免保育教育费?转发周知

海南首份船员类电子证照在海口海事局核发

超1600项政务事项实现“指尖流动” 海南“海政通”打造自贸港政务服务新范式

两名中国公民在印尼巴厘岛快艇倾覆事故中遇难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扩张

这些“育儿补贴”不要领!紧急提醒

活动更多

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2025年第二届海南乡村振兴摄影大赛

公益海南·媒美与共2025年1号行动

2024年海南省电商平台禁塑宣传季

2025年海南(春季)孕博会

扫码下载新海南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