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排除故障数百起!他是护航湄公河的“机电神医”

发布时间:2025-08-05 20:07:38

  在湄公河奔腾的浪涛间,一艘艘中国执法艇破浪前行,守护着这条“东方多瑙河”的安宁。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船艇支队的机电专家沈庆勇,便是这钢铁船队背后无声的守护者。从普通轮机员到护航湄公河的“机电神医”,他用二十年青春,在轰鸣的机舱与惊险的航道上,书写着忠诚与担当的诗篇。 

  1982年,沈庆勇出生在云南宣威的山区,那里群山环抱,与水的缘分似乎遥不可及。命运的转折始于一次跟随货船踏入湄公河的航行——面对汹涌湍急的江水,他紧抓船舷,既恐惧又好奇。不同于甲板上美丽的河景,机舱是船艇最艰苦的角落,震耳的轰鸣与灼人的高温时刻考验着在其中作业的人,但这却点燃了沈庆勇对机械的热情。

  为了成为“轮机长”,他白天扛货卸船,夜晚主动向轮机长虚心求教,仅用一年便考取轮机员证书。此后十年,他穿梭于各类船艇,将机电舱的结构与脾性刻入骨髓,成为航道赫赫有名的“机械修理能手”。 

  湄公河的河面向来汹涌,沈庆勇曾经历过船只被劫持的恐怖事件,他在孟喜岛水域目睹了“金三角1号”被匪徒劫持的全过程,随后自己的商船也未能幸免遭遇抢劫。同年,也就是2011年,震惊中外的湄公河“10·5”案件再次打破河面的平静。

  这一系列事件,让湄公河的航运环境急剧恶化,航道停止航运,沈庆勇也因此失业。然而湄公河于沈庆勇而言,早已承载着他的青春和理想。当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紧急招募船长和轮机长时,他毅然报名。凭借过硬技术通过严苛选拔,他与“金三角1号”幸存船长郭武一同穿上警服,共同守护湄公河航道。

  2011年12月9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次巡航正式启动。中断两个多月的湄公河国际航运终于恢复,征程却危机四伏。在第二次巡航中,老挝、缅甸执法艇螺旋桨触礁,船体在激流中随时可能失控。沈庆勇带战士彻夜抢修,预备铁锤锤柄尽数损坏,螺旋桨仍纹丝不动。在这一筹莫展时刻,他凭经验判断需待水温回升,清晨率众再战,终在曙光中完成修复恢复了动力。

  这样的危急时刻,在沈庆勇的从警生涯中屡见不鲜。第25次巡航,53103艇右主机突发故障,他蹲在机舱里抢修整夜,赶在日出前让巨艇重生;第67次巡航,老挝001执法艇排气管突冒黑烟,他迅速诊断为发动机冷却器堵塞,带领队员拆开清理,避免了发动机报废。十余年间,他先后参与102次巡航,排除故障数百起,为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保驾护航。

  在长期实践中,沈庆勇发现传统船艇操纵设备难以适应湄公河复杂航道。于是,他开始着手对船艇操纵设备进行改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沈庆勇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船艇操纵辅助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航道和水流条件,自动调整船艇的舵角和推进力,大大提高了船艇在复杂水域的操纵性能。

  此外,在船艇维修技术问题上,沈庆勇针对湄公河船艇维修配件供应困难、维修时间长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快速维修技术和应急维修方案。通过采用新型的维修材料和工艺,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船艇的故障进行修复,确保船艇能够及时恢复并执行任务。这些成果在四国执法艇中受到广泛关注,不仅提高了巡航执法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湄公河航运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沈庆勇的家就在关累港附近,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住在离港口不远的居民区。每次巡航结束,船艇停靠在中国关累港,领导总是劝他回家看看,但他总是笑着拒绝:“保证好船艇机器工作更重要。”这句笑谈背后是深沉的愧疚。深夜视频中,儿女稚嫩的面庞是他最大的慰藉,亦是最深的牵挂。

  凭借着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卓越的专业能力,沈庆勇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到各级表彰。二十年惊涛,锤柄砸裂过深夜,视频微光暖过思念,他始终是浪尖暗舱里的那根“定海针”。每一次出航前,他仍会俯身检查每一颗螺丝、每一条线路。

  “我将用一生护航湄公河”——这不是豪言,而是沈庆勇用青春热血写下的誓言。在这条流淌着悲壮与荣光的河流上,他用精湛的技术和忠诚担当,为湄公河的和平与繁荣保驾护航。

  云南网记者 赵岗 实习生 胡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