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株洲市芦淞区龙凤庵村:村干部“不坐班” “填表人”变“办事员”

发布时间:2025-08-05 06:11:03

原标题:株洲市芦淞区龙凤庵村:村干部“不坐班” “填表人”变“办事员”

株洲市芦淞区龙凤庵村开展下沉式服务,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村干部“不坐班” “填表人”变“办事员”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张永琼 通讯员 罗金鹏

7月29日,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田间瓜果飘香。

2023年以来,该村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优化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探索开展下沉式服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下沉式服务,上门办事成为日常

今年5月,76岁的村民张落天卧病在床,无法完成社保认证。

龙凤庵村党总支书记张川得知情况后,带着设备上门,很快就办完社保认证。

“现在遇到事情,村干部直接上门帮办,太贴心了。”张落天说。

“以前我们忙着App打卡、填表、开会,村民来反映情况,甚至都没时间接待。”张川告诉记者。

2023年,芦淞区以龙凤庵村为试点,取消村干部“坐班制”,开展下沉式服务。

该村制定梳理17项公共服务高频事项和20项低频事项,分别采取“窗口办”和“上门办”方式。

“村民没法到窗口办的,我们上门收集资料帮办。”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桂华说,村干部从“填表人”变“办事员”。

龙凤庵村挑选55名党员担任邻长,成立上门办服务队,上门办理各类事项89件,解决问题81个。

2024年,芦淞区取消57项村级不应承担事务,全区81个村(社区)取消坐班制,村干部有更多时间上门服务村民。

系列举措实行后,龙凤庵村村民办事时间缩减一半以上。该村5名村干部遍访全村554户,解决各类诉求256件。

凝聚“银发力量”,创新养老互助模式

7月29日中午,龙凤庵村互助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食堂饭菜飘香,10多位老人围坐就餐。

“75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60岁以上老人每餐老年协会补贴10元。”张川告诉记者。

龙凤庵村470多名老人,八成“空巢”。村党总支发动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退伍老兵、退休教师等组成老年协会,成立互助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互助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核心体现在“互助”上:活力老人照顾半活力老人,协会成员为“空巢”老人义务送餐上门。协会还组织下棋、唱歌、跳广场舞等老年人娱乐活动。

75岁的张龙芳患有老年痴呆,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老年协会成员总是准时送上热乎饭菜,闲时陪他聊聊家常。

“服务中心得到大家鼎力支持。”张川说,房屋由村民免费提供,食堂蔬菜是老年协会成员自己种的,除一名厨师有补贴外,其余人都没工资。

目前,村老年协会共有16名理事,100多位老人加入。

规划前问计于民,村经济“一瓜”变“三瓜”

7月29日,龙凤庵村“三瓜”基地里,半米高的长青冬瓜长势喜人,香玉甜瓜从绿叶间微微探出头,白关丝瓜正运往各地餐桌。

“白关丝瓜种植成功后,村里开始推广种植长青冬瓜和香玉甜瓜。”张川告诉记者。

“这是村里今年的规划吗?”

“不是,2023年编制村庄规划时,村民就集体决定发展‘三瓜’产业。”

2023年6月,龙凤庵村开启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村“两委”和编制团队问计于民,收集320余条村民诉求,29项村庄现存问题。

用心倾听民意,结出诚意之作。提质S532省道,增补公共便民设施,联动打造“三瓜”产业……龙凤庵村村庄规划获全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案例一等奖。

2023年,龙凤庵村经济合作社招商株洲市我本自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资建设100亩白关“三瓜”智慧农业示范种植基地。

“种之前先找好销路,实行订单农业,规避盲目扩大种植规模风险。”村产业发展党支部书记袁斌说。

村里随后投资52万元,按规划建设甜瓜棚3000余平方米,水泥钢丝冬瓜架30亩,建成全区第一个“白关三瓜”示范基地。

“一瓜”变“三瓜”,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3年增长54万元,带动村集体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