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近年来,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依托云南省科技厅“建设大理市古生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项目,联合高校科研力量,以培训赋能民宿产业,为乡村振兴绘制了新图景。
古生村科技小院秉持“教育先行、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转型路径。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古生村在发展特色民宿方面潜力显著。2023年初,小院借助政策引导、基础设施改造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民宿产业的积极性,使村内民宿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几十家,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村民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显现。2024年10月,古生村科技小院联合大理州财贸学校等多方力量,建立“古生村农民技能培训基地”。在为期一年的实践中,小院精心设计了40期课程、80个课时的系统培训,引入地方专业教师资源,课程涵盖民宿服务、运营管理、客户接待等实用技能,还创新融入白族传统文化体验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该培训通过“实用性、系统性、创新性”的课程设计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累计吸引4600余名村民参与培训,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经营能力,助力他们将白族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产业进行创造性转化,成功培育出“有温度、有故事”的特色民宿品牌,为当地庭院经济注入新动能。
截至目前,古生村已有民宿100余家,为村民带来300余万元收入,激励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预计到2025年,参与民宿经营的农户将突破150户,民宿业已逐渐成长为古生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民宿产业带动了本地餐饮、交通、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了白族文化传播,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推进民宿培训的同时,科技小院响应“妇女联合创业基地”建设目标,为无法直接经营民宿的妇女群体,定制手工艺品制作、电商直播、特色餐饮等技能课程,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一批女性创业者脱颖而出,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培训过程中,古生村科技小院以“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核心,持续提供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支持,构建规范、有序、健康的民宿发展生态。每周一场的常态化培训,参与人数从首期30人增至第10期150人、第30期200人,最终稳定在每期250人左右。小院通过建立“培训-实践-反馈”的闭环机制,让农户从“不相信”到“相信”、从“简单模仿”到“创新实践”,走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成长之路。
村民何耀雄表示,培训不仅教会了民宿管理和客户服务技能,还指导如何将白族文化融入民宿经营,让民宿从住宿场所变成传播文化的平台,助力古生村从传统种植业向生态旅游转型。
据悉,古生村科技小院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探索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可复制乡村振兴路径。过程中,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将科技赋能贯穿产业培育、人才培训、文化创新全过程,深度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升村民经营能力,推动“文化 旅游 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古生村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民宿品牌,形成集地方特色、文化温度与市场价值于一体的民宿经济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本。
云南网记者 彭锡 通讯员 王玉珏 鲍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