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天,来自东南亚的他们说“习语”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加深对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理解,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4年10月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举行首发式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海外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成为当今世界翻译出版语种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领袖著作之一,是国际社会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新时代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读本和重要文献。
中国理念,世界回响。今天,我们走近柬埔寨、老挝“习语”的翻译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等,听听他们与“习语”的故事。
2017年4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柬文版在柬埔寨首发,引发热烈反响。我第一时间阅读了这本著作,我认为这本书是世界了解中国当下、感知中国未来的思想窗口,是破解时代难题、引领进步潮流的科学指南,也是柬中深化政治互信、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鼓励柬埔寨新闻部的年轻职员学习这本书中的思想。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理念和思想,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只有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治国理政的理念、政策、方针,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中国朋友开展更广泛、更深入、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
十几年来,我从未间断过对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学习和宣传。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正因为对“中国智慧”的理解,我和中国朋友才有了更多交流和话题,进而创造了更多合作的机会,共同推进柬中新闻媒体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柬埔寨新闻部国务秘书 青廉
在翻译柬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我们查找、考证了大量资料,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受益匪浅。在我看来,该著作是中国“治国宝典”,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坚定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国家日新月异。
柬埔寨可借鉴许多中国政策,结合本国实际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方略。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实践经验都值得柬埔寨各级干部深入研究,从而推动本国发展。书中大量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充满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同时,也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这是翻译的难点,但也给译者创造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中国坚持以互利共赢推进国际合作,既顺应历史潮流又契合各国人民根本利益,必将在深化国际合作中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柬埔寨柬中友好协会
执行委员会委员、
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 谢莫尼勒
借鉴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如何保持其政策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做到了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同时对经济增长实现有效管理。中国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主张,与西方政治学强调的自由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如此,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对我本人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理念促成了以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为原则的全球合作,同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主题。在东盟国家关于区域一体化的讨论中,这一理念经常被提及。
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借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所涵盖的思想,能为我们进行国家治理的研究和实际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
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金平
作为一名学习中文多年的柬埔寨青年,我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和治理国家思想最初的认识,源于阅读和学习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发表的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讲话被全文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讲话里提到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他强调,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
毕业后,我入职外交领域岗位。在工作中,我逐渐明白,世界各国在历史、语言、习俗、文化、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无论是在区域合作机制中,还是在国际舞台上,这些差异会给各国间的合作增加困难。因此,开展合作需要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探寻共同利益与目标。
——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
亚太总局东亚司副处长 张美贞
2024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时说:“作为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中老关系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具有特殊重要位置,始终走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前列。”我对此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都密切关注着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理念,也和老挝《人民报》以及其他媒体同行们一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等著作。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
副部长、
《人民报》总编辑 万赛·达温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要论述是治国理政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法治是民主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原则为民主发展提供稳定支撑,推动民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全面依法治国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法治保障和人权保障,让人民充分享有法治赋予的权利。习近平主席还对司法工作提出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老挝国家政治行政学院副院长
岛沙万·可米赛
2023年我曾实地走访中国湖南的十八洞村——这个习近平主席考察过的村庄,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走访中,我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减贫的论述,逐渐明晰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密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锚定“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既发展工业反哺农村,又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经济,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种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的智慧,不仅让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更成为老挝等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参考。
——老挝农林部农村发展司副司长
阿诺萨·平提马冯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一金句在中老铁路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这条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钢铁大动脉,不仅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更成为破解老挝地理瓶颈、推动其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纽带。
作为区域物流中枢,中老铁路正在重塑老挝的经贸格局。铁路开通后,跨境货物运输成本降低40%以上,老挝咖啡豆、香蕉等农产品通过冷链运输直达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机电产品、日用百货也通过铁路网络辐射老挝城乡。清晨,中老铁路上的列车从万象驶出,铁轨延伸的方向,既是老挝农产品走向14亿多人口市场的商路,也是两国人民携手驶向共同未来的“发展之路”。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本习·普塔万
2016年我有幸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译审工作,让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与智慧。在译审过程中,每一个字词的斟酌,每一句话的推敲,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中国治国理政智慧殿堂的门。
著作蕴含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思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引。特别是在国际外交方面,中国始终坚持特色大国外交,展现出大国担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推进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我相信,这部著作将持续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老挝南塔省省长助理
桐柏·习伟莱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