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蓄谋已久的阴谋——“七七事变”历史回眸

发布时间:2025-07-30 12:17:08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作为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和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广为世人所知。但是,“为什么会爆发‘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为什么会在卢沟桥地区发生,而不是别处?”“‘七七事变’是由谁挑起的?”至今,在史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甚至,当今还有人错误的认为:如果当时中国军队忍辱负重,如果让日本人统治中国几十年,也许中国早就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对于铺天盖地而来的媚日、跪日、舔日的汉奸言行,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防止他们虚构和解构我们的历史,扰乱我们的思想,动摇我们的立场,削弱我们的斗志,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和责任,进一步揭露和还原日本侵华战争的真像,认清日本侵略者的本性和“精日分子”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长城,防止苏联式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日本侵华野心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捞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中国政府不仅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在东北的统治地位,还心甘情愿地将东北大面积领土拱手相让给日本;东北军拥兵30万,却采取不抵抗的政策,隔岸观火,拥兵自重,坐看山河临陷;中国高层的文化精英,如汪精卫、周佛海、胡适、陶希圣、梅思平之流,则配合日本人的侵略行为,散布抗日必亡的论调,主张投降日本,以土地换和平;中国的大多数底层民众,长期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蹂躏,民智未开,逆来顺受,任由日本人杀戮和掠夺,等等,让日本人看到了希望,进一步助长了日本政府和军方扩大在华战争的野心。

“宁可亡于日,也不可亡于共”,这在当时,应该是国民党上层的普遍共识。国民党对日本人的侵略行径,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日本的侵略不会灭亡中国,他们可以通过与日本人合作来维护自己的政权和既得利益,而共产党要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社会,必然会动摇国民党执政的根基,因此,共产党才是国民党最大敌人。抗战初期,不仅是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人的合作几乎是公开的,甚至是迫不急待的,而且地方军阀也在明里暗里与日本人勾勾搭搭,进行着深度的合作。譬如:解放战争期间,华北野战军解放太原时,我军攻城作战竟长达6个月之久,最终以伤亡4.5万人的代价才拿下太原城。当时,阎锡山在太原周围构筑起“百里防御圈”,东起罕山西至石千峰,北起周家山、关口南到武宿、小店,在百里范围内,构筑了5600多个碉堡,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坑道和交通壕,碉堡周围设置有雷场、壕沟、鹿砦、铁丝网等障碍物,控制着太原周边全部交通要点,使太原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具有完备防御体系的坚固设防城市。其东山要点,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30公里,就设有各类碉堡3000多座,号称“足抵精兵十万”。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严密的防御体系,竟然也出自日本人之手。甚至,我军在攻城作战时,面对的竟然不是国民党士兵,而是在中国烧杀掠抢、血债累累的日本鬼子。更为可气的是,抗战胜利后,日本侵华派遣军华北日军总司令、臭名昭著的冈村宁茨,受到蒋介石的庇护,不仅没有受到审判,而且在蒋介石退守台湾后,竟然将冈村宁茨聘为军事顾问,帮助蒋介石集团构筑了台湾本岛和大、小金门岛等地区的防御设施,企图阻止祖国解放台湾。由此可见,蒋介石与日本人的勾结程度绝非善良之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华战争的资料陆续公之于世,为揭露和还原历史真像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重庆市北碚区档案馆公开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档案中,有一张由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于1937年1月1日编制的“东亚形势图解”,详细标注了中国各省区物产和矿产资源,标注了各国大使馆的位置、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兵力分布、武器装备;中国军用机场的具体位置;中国军队重点防御的地带;交通干线和后勤保障路线等,特别注明了共产党兵力的分布状况,如陕甘宁根据地有军队20万人,大别山、武夷山、甘肃六盘山以及四川、甘肃、宁夏交界地带都标注有共产党军队和活动区域。

北碚档案局还发现一张与“七七事变”紧密相关的、日军绘制的卢沟桥地区双方战前态势图,详细记录了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卢沟桥附近地区的地理状况、交通干线、双方军队的部署、日军划定的演习区域。在这张图上,日本将中国军队的驻地都划入日军的演习区域,标明从三个方向对卢沟桥形成包围夹击的态势。日本朝日新闻社1937年编辑的北支那事变日志上还清楚地记载着:7月1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针对北支那事变的经费预算案,将侵华战争经费增加了1000万元。7月15日,日本首相官邸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从日本国内抽调一批部队到中国作战。9月8日,日本众议院、贵族院通过了20亿2000万日元的征战军费临时预算。

这充分证明早在1937年初,日本就做好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军事准备,证明日本吞并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的野心蓄谋已久。

“七七事变”前,日本“中国驻屯军”为旅团编制,下辖2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战车队。分驻北平,通县,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及山海关等要地。总兵力约为5700余人。“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日本占领丰台地区之后,卢沟桥就成为沟通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阻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联系,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日军便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挑起事端,以便实现其侵占华北,进而占领中国全境的野心。

当时,驻守在该地区的中国军队是曾经号称为“中国全面抗战第一军”、“大刀英雄部队”的国民党第29军。想当年,喜峰口长城上的赵登禹大刀队面对如狼似虎的日寇,有如猛虎下山,雄鹰扑雀,冲入敌阵,刀刃日酋,恰如切瓜剁菜一般;许多士兵血洒疆场,视死如归,豪气冲天,气壮山河,洗刷了中国人的耻辱,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如今,这支部队就驻扎在平津及其周围地区。第29军下辖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独立旅、1个特务旅和冀北保安总队2个旅,总兵力10多万人。其兵力分布如下:步兵第37师,兵力约15700人。辖第109、110、111旅,独立第25旅。分别驻扎在保定、任县、北平西苑、八宝山、卢沟桥、长辛店,师部位于北平西苑。步兵第38师,兵力15400人。辖第112、113、114旅,独立第26旅。分别驻扎在天津、韩柳墅、小站、廊坊、马厂、大沽、北平南苑,师部位于天津。步兵第132师,兵力15000人。辖第1、2旅,独立第27、28旅。驻扎在河间、大名、广平、长垣,师部位于河间。步兵第143师,兵力18500人。辖第1、2旅,独立第29、40旅。驻扎在察哈尔及平绥铁路沿线,师部位于张家口。骑兵第9师,兵力4500人。辖骑兵第1、2、13旅。驻扎在固安、易县、宣化,师部位于北平南苑。独立第39旅,兵力3200人,驻黄寺、北苑。特务旅,兵力4000人,驻南苑、北平城内。冀北保安总队,兵力2000人,辖第1、2旅,司令部位于黄寺。此外,在平津地区还有东北军万福麟部、冯占海部、闫锡山部,共约15万人。

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为1:17.5;如果将万福麟部、冯占海部、闫锡山部的15万兵力计算在内,敌我兵力对比为1:43.6。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七七事变”时,中国军队的重火器和空军不如日军,但兵力对比却占有绝对的优势。国民党军队拥有25万之众,如果作战决心坚决,用兵及时,指挥得当,上下同心,戮力歼敌,仅凭日寇区区5000余众,如何能够横行平、津地区?正可谓:兵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交战初期,我第29军37师219团官兵顽强抵抗,一度占据战场主动。可是,事件发生后,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双方派员前往调查。但日军却趁双方交涉之际,于8日凌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发起猛烈攻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一天内,日军连续进攻宛平县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7月8日,北平当局命令驻军坚守卢沟桥。第29军军长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的真相。同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以第29军军长宋哲元为首的冀察当局,执行了蒋介石“不许扩大事态”的电令,随后转入对日全面妥协。因此,错失了以优势兵力围歼日军的难得良机,为日军增兵华北争取了时间。

“七七事变”爆发当天,日本召开“五相会议”,决定“以关东军及部署在朝鲜的3个师团和空军18个飞行中队火速派往华北”。 1937年7月11日,日本大本营命令关东军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编入“中国驻屯军”,该部推进至密云;7月15日,编成第2飞行集团和临时航空兵团,归“中国驻屯军”指挥;7月19日,日本驻朝鲜第20师团编入“中国驻屯军”,抵达天津唐山地区及山海关一线;另调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编入“中国驻屯军”,该旅团于7月20日抵达北平高丽营。此时,中国驻屯军总兵力达到10万人,第29军失去兵力优势,日军对平、津地区已经形成包围态势。

1937年7月25日,日军向平、津地区发起全线进攻。7月27日,由日本本土紧急调来的第5,第6,第10师团编入“中国驻屯军”;7月29日,关东军成立第3独立守备队支队;7月30日,北平沦陷;7月31日天津陷落。但日军仍在全面扩大华北战事。8月1日,关东军第1师团第2混成旅团进驻天津以南地区,归属“中国驻屯军”;8月12日编入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准备继续向华北腹地挺进。8月17日,关东军混成第15旅团到达华北;8月31日,日本以“中国驻屯军”为基干,成立华北方面军。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编成如下: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下辖2个军:

第一军辖第6师团、第14师团、第20师团、野战重炮第1、第2旅团,第1军通信队。

第二军辖第10师团、第16师团、第108师团、野战重炮第六旅团、第二军通信队。

方面军直辖部队:第5师团、第109师团、中国驻屯军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华北方面军直属防空部队;华北方面军直属通信队;铁道队;兵站部队;中国驻屯军宪兵队。总兵力约37万人。该方面军组成后,即以平、津为出发地,以平汉路为主要突击方向,一部沿津浦路,另一部沿平绥路,采取两翼迂回的战术,向中国腹地同时展开战略进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全国掀起抗战的高潮,蒋介石被迫宣布全面抗战。但是,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失败后,蒋介石感觉坚决抗日,不仅不能战胜日本,而且,还有可能让共产党进一步“坐大”,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乞求德国希特勒政府出面调停,同意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而且基本答应日本控制中国的所谓和平条件。可惜,蒋介石与日本的和平谈判还没开始,日本就迫不及待地攻占了南京。因为日本追求的战略目标,不是什么与国民党和平相处,什么平起平坐,而是,要国民党政府全面投降,当日本人的傀儡。在求和不成,又不愿意再战的情况下,国民党为了保存实力,只能消极避战,一败再败,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大西南的重庆,甚至还有将首都迁到缅甸去的打算。在日本鬼子面前,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有如丧家之犬,将中国人的廉耻早就丢进东洋大海里去了。

日本侵略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无数的工厂、农田和商业设施被摧毁,无数的农村、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无数的中国人无家可归。此外,日本还非法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社会财富,让中国人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日本侵略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令人发指地破坏和掠夺,如北京故宫和南京紫禁城里的宝物被源源不断地运回日本。此外,日本人还在占领区开设日本学校,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日分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综上所述,“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025年7月30日写于承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