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三伏天“晒背”刷屏
养生达人们纷纷化身“人形太阳能板”
三伏天晒背能“阳气充值”“湿气清零”?
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最便宜的养生法”背后的真相
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大暑)有关情况。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张振鹏提醒道,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晒背。那么,三伏天晒背有什么好处?什么人适合晒背?三伏天晒背又有何讲究呢?一起来了解↓
0 1 三伏天晒背有这些好处晒背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与“三伏贴”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背部是膀胱经和督脉循行所经之地,其中,督脉堪称“蓄水池”和“发电厂”。三伏天晒背就好比给督脉“充电”,可以通过阳光照射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尤其适合湿气重、手脚冰凉、脾胃虚弱的人群。
简单来说就是
祛湿减肥:脾虚湿阻、脾虚湿重的人群,通过晒背可以鼓舞脾胃的阳气,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加强了,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增强代谢:加快流汗,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新陈代谢。
调理气血:脾还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功能改善了,精气神也就好起来了。
祛寒补阳:寒湿内阻或寒邪较重的人群,可能常年手脚冰凉,有膝关节疼痛、畏寒等症状,女性还会出现宫寒,晒背可以晒走寒气,晒出阳气。
然而
三伏天晒背并非人人适合
避开这些误区,养阳不受伤
误区1:正午暴晒,追求“越热越有效”
原因:正午(11:00-15:00)阳光最烈,此时晒背如同“火上浇油”。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过度暴晒会导致暑邪侵入,出现头晕、口渴、乏力等中暑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热射病,严重威胁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误区2:不看体质,人人都适合晒背
原因:中医讲究“辨证施养”,晒背并非适合所有人。
适合人群
冰美人:阳虚体质(怕冷、易腹泻、手脚冰凉)
湿美人:寒湿体质(舌苔厚腻、身体沉重)
这些人群都可以适度晒背,以促进帮助祛寒除湿;
不适合人群
火美人:阴虚体质(易上火、口干舌燥、怕热)、湿热体质(长痘、口苦、大便黏腻)的人,晒背可能加重燥热;
重点人群
紫外线敏感者/光敏性疾病患者:极易晒伤或诱发疾病,需严格避光。
高血压、心脏病、严重心脑血管病者:高温下易诱发不适。
孕妇:体温调节能力改变,谨慎为宜。
空腹或过饱状态:身体不适时不宜晒背。
酒后:身体调节能力下降,增加中暑风险。
皮肤破损、严重皮肤病者:避免局部刺激。
术后虚弱患者:避免出现身体过度虚弱导致意外。
误区3:裸背暴晒或长时间暴晒
原因:中医强调“虚贼邪风,避之有时”,“邪风”包括过强阳光、骤变温差。裸背暴晒,皮肤直接受强光易晒伤;出汗后马上进入空调房,冷热交替会让湿邪入侵。
02 晒背这些细节要注意对于畏寒、怕风的虚寒体质人群,适当晒背有助于养生。但在晒背过程中需注意4个细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张振鹏给出了专业建议:
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时间段,避免在天气炎热、太阳直射时久晒。
二是要掌握好频次和时长,开始以5~10分钟为宜,慢慢适应后,可以逐渐增加到每次15~30分钟,每周2~3次即可。
三是晒背后不要马上洗冷水澡,也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进入温差较大的空调房前,最好在室内阴凉处安静休息15~30分钟,让体温自然恢复。
四是晒背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适量喝温开水、淡盐水,不要喝冷饮。
03 上班族晒背妙招来了~对于“早八晚五”的上班族来说,上班时太阳未升起,下班时太阳已落山,似乎很难有机会晒背。别担心,医生来支招啦!可以利用午休或下午的时间,在室内隔着玻璃晒背。
具体做法是,背对着窗户坐在椅子上,把衣服掀起来晒晒腰,或者晒晒脖子附近的大椎穴,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晒背时这些信号要警惕
适时停止信号:感觉背心温暖、微微出汗、全身舒畅即可停止。
危险信号:若觉心跳快、头晕、恶心、皮肤灼痛,须立即撤离,移至阴凉,补水降温,严重即时就医。
当然,升阳养生不只有晒背,这些养阳方式更温和。
晨起散步:早晨阳气初升,到公园或阳台散步10-20分钟,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感受自然阳气;
喝温阳茶:生姜3片 红枣3颗煮水,生姜性温能助阳,红枣补气,适合阳虚人群;
按揉穴位:每天按揉足三里(膝盖下3寸)、关元穴(肚脐下3寸),能温补阳气、增强体质。
策划:李洁
编辑:孙寅翔
综合整理自 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