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封建社会官场有这么几条潜规则:一是官员之间要相互维护,可以内斗但不能撕破脸,官员之间通过同年、姻亲、同乡等关系相互照应,看似无党,却处处党同伐异;二是下级官员要绝对服从上级,这种上下级之间是一种严格划分的封建尊卑等级,如下级向上级行礼要行下跪礼,下级要定期孝敬上级,如所谓的“三节两寿”,下级官员都要借此准备各种礼品礼金来向上级行贿,当然,上级也不会白拿,上级会在下级官员的考核升迁上给予照顾,在下级官员犯错时予以遮掩回护,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与维护;三是不能吃独食,即下级官员要孝敬上级官员以求得庇护,而地方官员也要向京官纳贡以求得信息传递和关键时刻的维护,京官则通过及时传递中央的信息和关键时刻对地方官的维护来回报地方官的孝敬。
马翔宇一事虽然过去许久,但其余波却依然未散。网上一直有一种声音评价其“不懂事”,那么这种“懂事”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有些人眼中的“懂事”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官官相护”的潜规则吧。我们从几则古人做官的小故事中看一下某些人眼中“懂事”的官员应该是什么样?
北宋时有一个名叫党进的将军。党进是跟着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一员武将,作战勇武,可惜目不识丁,文盲一个,不知道自己统率多少人马。皇帝一旦问起如何是好?党进想出一辙,将所率各队人马数字写在他的随身武器大棒子上。某次,赵匡胤问他,你统领的禁军有多少人?党进看着大棒子愣是一个字不认识,支吾了半晌,没答上来。情急之下,党进舞动大棒子说,全在这上面。赵匡胤就笑了。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目不识丁、看起来粗鲁愚笨的人却对官场规则游刃有余,在看似粗鲁的外表下,却有一颗精于算计与取舍的心。
党进本人比喜欢宠物,也见不得别人养宠物,但凡市井间有买鸡鸭鹅喂鹰鹞的,一律抓起来。党进说,尚不能买肉供父母,反以饲禽乎?有一天,党进见一个养马的人在养鹰,就让他把鹰放生了。养马的低声回答他,这是晋王让养的。晋王是谁?也就是赵光义,是皇帝的兄弟,时任知开封府事,他有养鹰的嗜好。党进一听急忙换了一副嘴脸,直接跑肉铺买了几斤肉,郑重告诫那人说,好生养着,无使为猫狗所伤,特意嘱咐养马的看好照顾好晋王的鹰,不要被猫狗伤害了,在这一看,党进迅速完成角色转变,从一个讨厌养宠物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爱小动物的人,只是这个小动物要看是谁在养,如果是晋王一般的人养的宠物,那就是金枝玉叶要小心呵护,如果是普通人养的宠物,党进必然还是会一样进行放生,乃至抓起来训诫、责罚一番。你说党进是喜欢宠物还是不喜欢宠物,他是“懂事”还是“不懂事”?
《道咸宦海见闻录》作者张集馨在著作中记录过自己作为山西朔平府知府时遇到的一件官官相护案件。其在接任朔平府知府时,刚上任就遇到了当地驻防的满营兵闹饷事件,原来是朔平府的粮捕同知(知府的副手之一,主管督粮和捕盗)祥璋在离任时将库存的七千两军饷私自提用了,而作为接任者的祥山不愿得罪人,就稀里糊涂的接任了,结果到了给满营兵发饷日,却没有银两发放,差点引起兵变,幸亏是张集馨果断处置,先从其他项目挪用款项将满营兵的饷银发放了,才暂时将事件平息了。事后,张集馨将满营兵变的前因后果及饷银被挪用的情况写成奏章上报了。而此时他的顶头上司是代理布政使的庆林,此人跟罪魁祸首祥璋有亲戚关系,就想替祥璋遮掩,如果按照正常上报,搞不好祥璋会掉脑袋,还有一大堆人被牵连,于是庆林就找到了太原知府王有壬从中周旋,答应将所亏空的款项补足,只求张集馨将此事压下,张集馨此人颇有官声,本人不贪,也能认真做事,但面对官场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只能妥协,最终由庆林帮助将亏空补足,此事就此揭过。
清朝时,官员署理某官职与现在的代理不一样,现在代理大多数都会转正,而清代时署理有可能转正,但大多数时都是正式官员到任后,署理的官员就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张集馨在署理太原知府时,原太原知府王有壬就要回来任职,由于张集馨在署理期间政绩卓然,与同事、上下级之间关系处的也非常好,王有壬则是署理河东道结束,回任太原府知府,王有壬这个人是个老官油子,其在署理河东道时捞的脑满肠肥,年纪也大了,实际上可以告老还乡了,大家都觉得他应该告老还乡,把位置让出来,而王有壬也捞够了钱,也有意回乡享受,便放出话来,其在太原府知府任上时有七千两的亏空,如果张集馨愿意承担,他就退出让贤,大家都愿意帮助张集馨,愿意一起凑份子各出一点钱帮助张集馨把亏空承担了,以便于他接任太原府知府,而张集馨拒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认为买官卖官是朝廷命令禁止,他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不应该做这件事,更何况还要拉着这么多人一起做坏事,于是拒绝了;后来,上级说让他先应承下来,等接任后再慢慢弥补就是。但是,张集馨此人很清醒,他自己认为如果他这样做了,就要因为自身的污点无法做下属的表率,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因为污点一直受制于人,于是拒绝了上级与同僚的好心,甘愿做一个清廉的官员。
党进虽然作为武将,看似粗鲁不堪,却心细如发,尤其是在官场上,十分明白应该对谁负责,如何做才能趋利避害,将一个趋利避害、善于钻营的官僚表现的淋漓尽致;张集馨作为一个弱不禁风的文官,在原则问题上刚正阿却并没有迂腐僵化,一味强调所谓的操守,却清高不能处事,在封建官场上真正做到了同流不合污、和光不同尘,既不清高自居、曲寡难和,也不一味逢迎贪腐,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敢于任事、善于任事。在封建官场上,自古以来在明面的清廉为政、当官为民思想背后还有一套隐秘的官场潜规则,这套潜规则是只能做不能说,这套潜规则是围绕官员私利分配而演化出来的一套涉及官员“升官发财”的潜规则,在这套规则下,每个官员虽然都被教育要为民作主,要清廉为官,但在实际操作中则是“权力只对权力来源负责”,即官员之间要相互维护、一致对外,下级要对上级马首是瞻,上级要对下级的问题进行遮掩、维护,每个官员都秉持着“千里为官只为财”,在这套价值观下,下级官员既要善于敛财,又不能激起民变,同时下级官员也不能吃独食,要逐级向链条上的上级乃至上级的家人、门人进行打点,同时,地方官要孝敬京官,京官则为地方官提供信息和遮挡,如此便形成了一套围绕利益分配而产生的封建官僚体系,所有官员依附于这套体系,得利于这套体系,也维护这条体系,所有适应了这套体系的官员已经不再有基本的是非观,只有利害得失,当有一个人不按照这套规则行事,而是按照大家都能理解认可、尤其是最多的普通人认可的是非观行事,尤其是这种行事符合多数人利益,却与官僚们利益相冲突时,便会被讥讽为“不懂事”、“不守规矩”,在这套封建官僚的“官官相护”的规则下,所谓的“懂事”是什么呢?是不是要对上谄媚、对下欺压,正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官大一级压死人”,一旦有人不遵守这套规则,便是“不懂事”;是不是上级视下级为奴才,如同家仆一下呼来唤去,一旦有人不愿为奴,便是“不懂事”,便会被针对、被考核,被人认为是“不懂事”;
有人说:官场是张网,人人在网中。在网中的人要“懂事”,要“守规矩”,一旦不愿与这些潜规则同流合污便会被视为异类,被针对,被打压!马翔宇是否“懂事”我不知道,但是其面对不公、面对这些等级尊卑、党同伐异的封建糟粕时,没有选择屈服,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奋起反抗,这种面对不公与压迫时勇于斗争的精神就是一种力量,我们虽然做不到马翔宇,但我们要维护这种斗争的精神,赞扬这种反抗的力量!有时,就是这种“不懂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