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凤庆:家门口实现“务工学技”双丰收

发布时间:2025-07-29 17:07:51

  “家里老小要照顾,出去打工不现实。在合作社干活,既挣了钱,又学会了茶叶管护、果树嫁接这些真本事,用回自家地里,收成也变好了!”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杨剑波言语间透着踏实。对他而言,家门口就业与技能提升的“双丰收”,让日子有了新奔头。

  杨剑波的转变,源于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探索实践。2014年4月,面对小湾电站建设征地后失地农民的生计难题,在小湾镇党委和小湾电厂党委支持下,周建强等5人联合成立该合作社,决心为乡亲们蹚出一条新路。

  合作社依托当地农业根基,明确种养结合方向,坚持“股份合作、企地共建、长期受益”,广泛吸纳周边农户。如今,它已发展为拥有社员3100多人、管理人员12人、固定员工112人的集体,产业涵盖传统种养与特色经济林果多元格局。

  “技术是饭碗的底气。”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强深谙此道。田间地头、果园大棚里,省、市、县农技专家与本土“土专家”的身影常年活跃,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水稻育秧高产、玉米绿色防控、杨梅保花保鲜、芒果标准化种植、桃树修剪嫁接等实用技能。合作社还成功引入省级无角黑山羊养殖基地等示范项目,以技术提升带动基地建设,构建了常态化、实用化的技术培训体系。

  在社务工挣“薪金”,回家生产增“效益”。社员们将合作社所学应用于自家田地果园,显著提升了家庭产业的效益与品质,甚至开拓出新领域。这既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丰富了小湾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双赢。

  “我们紧盯市场需求和社员所需,优化种养结构,狠抓技术培训与管理,聘请专家现场指导,最终目标就是合作社发展与社员增收齐头并进。”周建强道出发展要诀。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狠抓技术管理,以“做给社员看、带着社员干”的方式,显著提升了社员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合作社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种植1238.3亩,包括茶叶262亩、冬桃37.8亩、芒果40亩、东魁杨梅22.5亩、黑腰枣16亩、辣木60亩、澳洲坚果55亩、柑桔40亩、香蕉20亩、牛油果97亩及四季蜜桔588亩;建成生态蔬菜大棚10个,共3200平方米,建有生态黄牛养殖场和无角黑山羊养殖场各1个。合作社产生的显著示范效应,为合作社赢得了“云南省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省级巾帼脱贫示范基地”“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成为临沧乃至云南合作社发展的一面旗帜。

  精准定位产业、推广实用技术、创造本地岗位、赋能社员技能——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让社员在家门口牢牢捧稳了增收的“技术饭碗”。展望未来,合作社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深化技术培训,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带领村民深耕澜沧江经济带特色种养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更稳就业、更强技能、更实增收,真正稳得住、干得好、有奔头。

  云南网通讯员 杨雪 张艺璇 王继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