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寻韵田园 共赏民乐|民乐:小土豆“长”出大产业 “科技芯”赋能新“薯”光
马铃薯千亩基地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任磊 通讯员 王鹏 赵玉梅 梁新军
在民乐县的广袤农田里,一场关于马铃薯的“科技革命”正悄然进行。曾经依靠传统种植方式的马铃薯产业,如今在科技育种的推动下焕发新生。通过脱毒种薯、分子育种、智能栽培等现代技术,马铃薯产量不仅大幅提升,品质也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民乐县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育苗工作
近年来,民乐县紧紧围绕种业强“芯”这一关键,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品种培育到生产模式升级、再到产业提效的全方位突破,让马铃薯真正成为了农户致富的“金疙瘩”。如今,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续多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50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以上,已然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民乐县以品种培育为核心,推进马铃薯育、繁、试、推一体化,通过脱毒种薯、分子育种等技术,筛选推广优质品种,推动集华、鼎丰等4家企业组建马铃薯产业联盟,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申报专利14项,培育出甘农薯7号、鼎丰1号等多个新品种,进一步夯实了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基础。“与科研团队合作后,新品种研发效率大幅提升,甘农薯7号因产量高、品质好,备受市场青睐。”甘肃集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宏国在接受采访时满是对院企合作模式的认可。
民乐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马铃薯种苗繁育工作
走进民乐县集华农业马铃薯脱毒苗科研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全自动培养基流水线,以及自动化种苗分盘栽培、智慧化喷灌施肥、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等先进系统。在这里,原原种繁育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保障了种薯质量。“过去靠人工经验把控,现在智能化系统精准调控温度湿度,种薯质量更稳定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马宏国说。
大型机械在进行马铃薯采收作业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民乐县深入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推广复式智能农机具,联合整地机、精量播种机等设备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6%,智能农机精准作业面积达6.54万亩,亩均节约劳动力10至16人。
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农户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颗颗“科技芯”马铃薯,变成了他们致富的“摇钱薯”,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六坝镇农户赵生说:“以前种的马铃薯都是自己吃的,现在靠‘科技芯’马铃薯,每亩能增收上千元,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位于民乐县南丰镇沟湾村的马铃薯种薯气调库
从过去农民仅种植普通马铃薯用于自家糊口,到如今高标准建设的种薯繁育基地星罗棋布;从曾经分散粗放的种植模式,到现在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集约高效生产;从单纯的初级农产品售卖,到精深加工产品丰富多样、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乃至走向国际……民乐县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种业强“芯”战略,持续推进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这颗曾经的“土疙瘩”真正蜕变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