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榜样】担当铸检徽 正义砺锋芒
在宣城市人民检察院,有一支7人组成的、以青春为底色的检察官队伍。他们肩负着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电信网络犯罪检察及诉讼监督的重任。由他们组建的办案团队多次荣获最高检、国家部委的表彰。这支队伍就是宣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眼下虽是高温酷暑天气,但第二检察部的检察官们仍在深入企业园区,将知识产权保护等法治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坚持助企护企不松劲,优化营商环境,我们责无旁贷。”第二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刘华说。
2022年初,由该部办理的宣城市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一审生效,成为“打击与保护并重”理念的生动注脚。“案件关乎企业核心技术和生存发展。”刘华回忆说,“我们主动走访被害企业,深入了解技术细节、受损情况和企业诉求,精准解答法律困惑。办案中,我们力求平衡法理、事理与情理,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这份检察担当赢得了企业负责人的由衷点赞。该案先后入选2022年安徽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安徽“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典型案例,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宣传推广。
荣誉源于深耕细作。第二检察部紧扣“专”字,锻造专业化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围绕“合”字,构建区域协作保护网络。去年,宣城市检察院携手南京等地的11家检察院签署《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工作机制框架协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签署《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行刑双向衔接跨区域协作意见》等文件,织密“严、大、快、同”保护格局。
“跨区域协作让我们能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共享资源,以更高水平的检察履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向昕妍道出协作的意义。
如果说知识产权保护是“绣花功夫”,那么面对如山铁案,第二检察部则展现出“敢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实力。2021年由该部牵头办理的“张某凌特大虚开骗税专案”,便是攻坚克难的巅峰之战。
专案组由该部和从基层检察院抽调的3名骨干领衔。摆在面前的,是虚开税额逾6亿元、卷宗材料900余册、财务资料100余箱、电子数据亿量级的巨案。其涉案金额之巨、证据材料之庞杂、案情之复杂,均创宣城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案件之最。
“挑战之大前所未有。”刘华坦言,“一是证据体量惊人,梳理甄别如大海捞针;二是专业壁垒极高,需恶补税务财务知识;三是定性处理关乎地方经济和司法实践,必须慎之又慎。”
专案组迎难而上。他们精准研判争议焦点,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分层分类精准处置,确保不枉不纵。历经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专案组最终攻克难关,将案件高质量起诉。其突出贡献获国家七部委认可,被授予“全国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
“敢打敢拼!”这是外界评价第二检察部时的高频词。令人惊叹的是,该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最年长的出生于1985年,最年轻的是“00后”。
“年轻意味着活力与锐气,也意味着需要经验积累。”刘华介绍,“我们取得的成绩,都是站在‘老公诉人’的肩膀之上。‘传帮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老同志倾囊相授经验与作风,年轻人则带来新思维、新技术,这是检察精神与使命的接力。”
近年来,该部门业务条线批捕破坏金融秩序及诈骗案20件25人,起诉54件95人;批捕网络犯罪280件543人,起诉603件1466人,追赃挽损率全省领先;起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36件62人,守护群众“舌尖安全”。(记者 罗鑫)(罗鑫)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