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开放吉林,何以“圈”动全球?
没有海水的“国际港口”、不出国门的“国际市场”,这是网友对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的形象比喻。
铁路口岸物流奔腾,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消费者挑选着全球好物。
近日,记者在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了开放吉林的蓬勃活力。
对外开放背景下,“吉林制造”扬帆远航的图景格外壮阔。
中欧班列(长春—满洲里—欧洲)2015年运行,长春—珲春—欧洲国际铁路货运线路2021年运行,共计承运9万余标箱,货值达260亿元,贯通俄罗斯境内近百个铁路站点及欧洲腹地30个城市站点。
翻开货单,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吉林造”正借助中欧班列走向全球。
这一与综保区“一体化”建设的内陆铁路口岸,海铁联运至天津、大连线路稳定运行;TIR 国际公路运输量至2024年末跃居全国前三;卡车航班2024年报关226票,承运货值3.35亿元。海陆空铁“四位一体”体系,让长春实现“借港出海”。
物流通道的加密,不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与全球产业链的“握手”,为产业升级铺设“黄金通道”。
而在长春兴隆铁路口岸比邻的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5万平方米、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展示交易商品、近6万种商品构成“微型全球市场”。依托长春兴隆综保区对外开放政策优势,按照“前店后仓”经营模式,2024年销售额1.63亿元的背后,是综保区作为开放平台的磁力显现。
智慧综保区的创新实践更具示范意义。“区港一体化”“区内直转”等监管模式全国领先,让“效率”成为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这种由平台释放的能量,正转化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开放势能,这不仅是商品的“引进来”,更是产业生态的“国际化”。
开放是推动改革的动力。
当前,吉林省明确提出推动开放发展扩面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长春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就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长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作新介绍,长春以“产业 通道 平台”三维驱动,以“专班 政策 服务”三重机制,持续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加速从内陆城市向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迈进。
时光无言,却足以见证“跨越”的力量。
从兴隆综保区的铁轨到驰骋全球的“吉林制造”,从跨境商品展厅到东北亚物流枢纽,长春正以开放为笔,在现代化都市圈的蓝图上写下新答案。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易书 文/图
初审: 梁欢欢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