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背着背包上门,5分钟就测完心电图,还能直接传到大医院出报告,再也不用来回跑了!”说起马龙区推出的“健康管理包”,马过河村村民连连点赞。这一创新举措,正是该区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破解基层群众重复检查、就医负担重等难题的生动实践。
小背包里的“大能耐”:补齐基层诊疗短板
尽管马龙区已建成以区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医共体,并搭建心电、影像共享中心,实现“乡检查、区诊断”,但村一级健康服务仍存在短板——村医入户随访时缺乏便携监测设备,村民常因基层无法确诊而被迫向上级医院转诊,重复检查现象时有发生。
2024年底至2025年6月,马龙区为全区73个村卫生室统一配置“健康管理包”,将“移动诊室”送到村医手中。这个特制背包里,不仅有血糖仪、血压计、指脉氧测定仪等基础监测设备,更搭载了“心电一张网”核心设备,可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心电图数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技术赋能实现“三级跳”:从基层检查到区域互认
“心电一张网”的铺设,让基层诊疗实现了质的飞跃。村医入户时,只需为村民完成心电图、血压等基础检查,数据便能即时上传至北京301医院“心电中心”,5分钟内即可出具权威诊断报告,且报告同步至区医共体HIS系统,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时调阅、直接互认。
这一模式彻底打破了基层心电诊断能力薄弱的瓶颈。2025年2月,马过河村一名胸痛患者在家中接受村医检查,“健康管理包”传回的心电图提示异常,凭借互认结果直接转诊至区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前壁心梗”并成功实施急诊介入治疗。“省去了重复检查的时间,就是为生命抢时间!”参与救治的医生感慨道。
惠民实效看得见:费用降了,服务暖了
“健康管理包”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有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项目融入“慢病管理中心”后,整合疾控中心专业力量,规范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共享,让农村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规范随访。
据统计,通过减少重复检查、降低转诊频次,群众节省检查费、交通费等支出30%以上,时间成本大幅降低。“以前查个心电图要跑镇上,现在村医上门就办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马过河镇一名老人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如今,马龙区的村医背着“健康管理包”走村入户,成为“行走的健康守护者”。这个集检查、传输、诊断功能于一体的“小背包”,以“基层检查、远程诊断、区域互认”的创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问题,到践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马龙区用“小背包”托起了普惠可及的“大健康”,为基层医疗服务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
云南网通讯员 张容 胡文俊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