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啥预报有雨,你那儿却没下?
本报记者 李若凡
夏天一到,不少人都碰见过这种情况:天气预报说有阵雨、雷阵雨,可等了半天,自己这儿一滴雨没见着。这是咋回事?其实,这既有天气本身的“小脾气”,又有人们对预报的理解有偏差。
为啥雨不能“精准打卡”?7月22日,郑州市气象台台长李荣解释,天气系统的变化太复杂,不是按套路来的线性变化。“我们用数值模型模拟大气运动,但还没法100%还原真实的大气状况,特别是像雷暴云团这种小尺度的对流天气,很难抓得准。”他提到,温度、湿度这些初始数据哪怕只有0.1%的误差,过一段时间,预报结果可能就跟实际相差很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夏日的天娃娃脸。”郑州市气象台副台长崔慧慧补充说,夏天的雨本身就特别“任性”,来得快、走得也快,往往就下几十分钟到几小时,范围还特别小,可能就几平方公里那么大。就像7月21日那天,郑州预报夜里有阵雨,结果金水区绿城小学下了63毫米,西边的帝湖却只下了1.9毫米,典型的“东边日出西边雨”。
夏天的雨变数还特别多。李荣说,可能上午看着云量够、湿度也够,像要下雨的样子,结果下午一阵风刮过,或者湿度稍微降一点,那团积雨云可能就“散了架”;有时候雨云本来朝着A地飘,突然来股气流就给推到B地去了。这种“小范围、快变化”的性子,让预报很难做到分毫不差。
大家对“局部有雨”的理解也常存在偏差。郑州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冯慧敏解释,很多人觉得“局部有雨”就是全市都得下,其实不是。“‘局部’指的是这片区域里,只有20%到40%的地方可能遇着雨。这就像夏天知道会堵车,但具体哪条路堵、堵多久,没法精准到每辆车一样。你这儿没下雨,说不定隔几条街,正哗哗下着。”
为了让天气预报更准确,郑州气象局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装上了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像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还有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这些能更细致地捕捉天气变化;同时建了0—12小时的智能短时预报预警系统,用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来提升预报精度。
他们还用“131631”递进式预报预警提供服务,简单说就是分步骤、分时段地做好预报和预警,并且把这些信息融进社区的网格化管理里。这样一来,既能帮社区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又能让更多人及时收到预警消息。
“预报和感受有差距,既因大自然本身的‘混沌’,又受限于我们的认知。但随着AI、高分辨率模式等技术突破,未来局地降水预报精度肯定会越来越高。”李荣说。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