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3日,昭通市彝良县遭遇持续强降雨,树林、洛旺、牛街等乡镇出现洪涝灾害,造成道路、房屋、农作物等不同程度受损。全县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以“汛”为令、“汛”速出击,全力开展防汛救灾、清淤清障和隐患排查工作,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红色防线”。
7月21日晚,彝良县气象部门相继发布重要天气消息、暴雨蓝色与黄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II级和III级预警,并提供“1262”精细化预报专题服务。面对严峻汛情,彝良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22日0时30分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并于0时45分发布紧急通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县级派出16个工作组45人下沉一线,督促指导防汛抢险工作。县委组织部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切实筑牢防汛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预警就是冲锋的号角。全县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微信群、电话、大喇叭、敲门入户等方式,将预警信息覆盖到户到人。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实时关注雨情汛情,实地查看监测隐患点,发现险情立刻设置警戒标志,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建立详细台账,实行“一个隐患、一名党员、一抓到底”的包干责任制。
“多亏你们及时来帮我家搬东西,不然粮食全被水泡了,太感谢你们了。”党员干部披上雨衣、拿着手电筒,分赴各村组开展抢险救灾。手电筒的光柱在雨幕中来回晃动,他们挨家挨户敲响房门,呼喊着提醒群众转移,帮着搀扶老人孩子和转移重要物资。转移安置工作中,党员干部耐心劝导群众转移避险,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建立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安全转移,确保撤离工作高效有序。
21日以来,全县已组织2564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实施提前转移避险,已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紧急转移群众636户2081人。
汛情就是命令。7月22日上午,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彝良县依托“党建 网格”优势,组织县乡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下沉一线,强化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24小时不间断对辖区内的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采取“党组织引领 党员带动 群众自发”的模式,在全县158个村(社区)组建158支3144人的防汛应急党员先锋队伍,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保持24小时备勤状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防汛一线处处都是共产党员奋战的身影。
“床可以再靠着墙一点,床单可以过来……”洛旺村党总支书记陈登云带着村干部为转移群众铺床,询问转移群众的需求,确保为转移群众提供舒适、温暖的休息环境。截至23日凌晨,洛旺乡累计紧急转移安置危险区域群众482人。
转移安置工作中,按照前期建立的隐患排查台账,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分类安置措施,充分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村卫生室、闲置农房等安全场所作为临时安置点。对集中区域或行动不便群众,党员干部肩背手扶,将其安全护送至临时安置点。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严格落实“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对有条件的群众,协助其就近投亲靠友,持续通过电话、微信跟踪近况,确保“转移即安心,安置有保障”。
自22日起,全县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及应急队伍,调用大型机械清理主要障碍,同时组织人员配合进行人工疏通,持续开展道路抢险保通工作。彝良公路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建3支共15人的抢通小组,争分夺秒投入抢险,全力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与公路畅通。县消防救援局紧急出动应急救援力量3车25人分别前往牛街和树林两个强降雨主要落区乡镇备勤待命。
目前,彝良县防洪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党员干部们坚守在岗位上,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风雨砺初心,危难显担当。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每一处险情处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筑起“红色堤坝”,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坚实的依靠。
云南网通讯员 杨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