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女子遇“冒充公检法”诈骗 邮寄4罐奶粉内藏15万现金

发布时间:2025-07-23 20:07:45

  “配合调查,否则坐牢!”昆明市的罗女士听到电话那头这么说,心惊胆战多日,最终选择寄出4罐奶粉,而那些奶粉价值15万元。

  近日,罗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某市公安局警官”的来电,对方称她卷入一起金融诈骗案件,名下存在258万元涉案资金,要求她“配合调查”。在对方的持续施压下,罗女士按照对方引导从银行取出15万元现金,分成4份藏入奶粉罐,准备寄往湖南郴州。

  由于罗女士不会使用手机下单快递,便向儿子邓先生求助,邓先生察觉母亲神色慌张、言语矛盾,反复追问后发现母亲被骗,但罗女士深陷恐惧仍执意汇款,邓先生劝阻无果,便向昆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阿拉派出所报警求助。

  接警后,阿拉派出所立即启动反诈应急处置机制,民警火速赶往邓先生家中,当场向罗女士详细拆解诈骗分子的套路,包括“冒充公检法”“伪造通缉令”“虚假案件威胁”等常见话术,并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反诈宣传,“公检法机关绝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邮寄现金!”经耐心劝导,罗女士终于醒悟,放弃邮寄。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务必提高警惕,防范此类诈骗。

  1. 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中,诈骗分子往往以“涉案”为由恐吓受害人,利用伪造的证件、警服等博取信任,再以“拘捕”等说辞施加压力,最终诱导受害人转账或操控其手机。

  2. 在接到自称“家属”朋友或公检法机关电话要求交付现金或转账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急于做决定,应及时与其他家人沟通,联系属地派出所核实,始终牢记不贪心、不轻信、不汇款,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3. 如果发现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求助,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诈骗电话号码、短信内容、转账记录或面交付款时的监控视频等,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开展侦查工作,挽回损失。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