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多人都在困惑,大连工业大学只是开除个有“不当行为”的女学生,怎么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一堆人追着喊打喊杀呢。
这要真是什么大事也就算了,但这还真不是,既没有像美国那样一年饿死两万多人,也没有像西班牙那样一个月热死一千多人,怎么就跟踩了很多人尾巴似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据说,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李某某的公告最初只有30多个阅读量,压根就没人关注。一件一说一笑的事,突然有了这么大的热度,到底是谁发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并在背后推波助澜?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奥秘出在大连工业大学所援引的《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十九条第六款“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上。
我大概是全网第一个指出有人在刻意把话题往“有损国格”上引的,因为只有把话题引到“有损国格”上,他们才有借题发挥的机会。
众所周知,“国格”是无法量化的,而且是极主观的。这类似于在特殊日子、特殊地点穿和服“有损民族感情”,有人就一口咬定“没有损害民族感情”,还要你“克制仇日情绪”并同意他们所说的“没有损害民族感情”。
要是你以为他们只是在和你斗嘴皮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这是在抢“民族感情”的定义权,而这次,他们抢的则是“国格”的定义权。
事实上,他们连李某某的“不当行为”都不承认,他们说李某某只是“自由恋爱”,所以,学校无权开除她。看到了吧,他们不只要抢“国格”的定义权,要改大连工业大学的校规,还想把“自由恋爱”的定义给改了。
但说到底,这是大连工业大学的“家务事”,李某某的行为“当”还是“不当”的定义权在学校,而不在给李某某的“不当行为”洗地的人。当然,他们也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们没有在李某某的“不当行为”是否“有损校誉”上作过多纠缠,而是把焦点集中在了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有损国格”上,这样他们才有借题发挥的空间。
至于如何借题发挥,他们表演的已经很充分了。有把矛头指向中国的,说“要去个民族自尊心没有这么脆弱,石头少一点的地方”的,有把矛头指向中国人的,说“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良知,没有心肝,还没有蛋蛋”的,还有把矛头对准中华民族的,说“从上古到现代,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力,没有几个人有过属于个人的尊严”的。
天啦撸,一个女孩因为“不当行为”被学校开除,他们竟能“上升”到中国的人不行、国不行、民族不行,他们这借题发挥的能力,你不服行吗?
这么大的舆情,里应外合是少不了的,在他们的极力推动下,所谓的“大连事件”成功登上《纽约时报》,而《纽约时报》的观点了无新意,无非是把他们抹黑中国、中国人的言论重复一遍而已,而那个被扒出来是湾蛙的更是危言耸听“塔利班化的前兆”上,他们看似各自为战,实则紧密合作,什么观点出口转内销,什么观点内销转出口,他们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他们的话术看似弱智,实则是在进行“摸底考试”,他们比谁都更想知道“底线”在哪里,好为他们的“推塔”做准备,但每一次他们都遭到了我们的迎头痛击。或许,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但他们也没有得到什么,而他们之所以没能得到什么,不敢说都是我们的功劳,但一定有我们的。
钱学森说,要瓦解一个民族,只要抽掉男人的脊梁和血性,拿走女人的廉耻和善良,社会风气坏了,几代人也难以修复。所以,我们绝不是在做所谓的“爱国生意”,而是为了我们民族,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要是真如他们所说,爱国是“生意”,爱国能“发财”,那他们赶紧来爱国啊,为什么要把做“爱国生意”的机会拱手让给我们呢?还是说,他们宁愿饿死也不爱国,这特么多大仇多大恨啊?
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爱国从来就不是生意,恨国才是。他们一篇“小作文”就能九百多个赏,与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傻,但要是大家都像他们那样“精明”了,那谁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