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天水,一场令人作呕的闹剧终于落幕:一所无证幼儿园,为了让“玉米卷肠包”和“红枣发糕”颜色更鲜亮,竟往里加了工业颜料。不是“劣质色素”,不是“过期食品”,是外包装标注“不可食用”的含铅颜料。
检测数据显示,颜料中铅含量高达209,890.63mg/kg,整整超标四十万倍。
结果,至少247名儿童、28名教职工血铅异常。这不是事故,这是公开谋害未成年人的毒宴。
但比“吃颜料”更让人反胃的,是背后的系统性沉默与串通。
园长,为了所谓“更漂亮的颜色”,拿孩子做试验。
厨师,明知不可食用,也往锅里撒得不亦乐乎。
教育局,早知道园方无证办学,却两年不查、不管、不问。
市场监管局,季度检查写满表格,眼睛却从没看过厨房。
检验科,把292的血铅值改成42,仿佛删一个零就能抹去孩子的疼。
疾控中心,把血液样本晾着风干后才送检,造出一批“虚假健康”的报告。
连本该守住底线的医院,也加入了这场“掩盖真相”的演出。
问责结果公布了:园长被抓,医院被查,教育局、疾控中心、市场监管局一锅端。
有人说:“终于重拳出击了!”
但也有人问:“为什么孩子已经吃了那么久,才有人出手?”
是啊,到底吃了多久的颜料,才吃出了震动省市的问责风暴?
你以为这是个人犯罪?
不,这是一整套制度放弃底线之后的共谋。
从园长到区长,从厨师到书记,形成了完美的“沉默链”:没人负责,每人负责一点,最后谁都不负责。
这不是“漏洞”,这是共同遗忘了人的尊严的体制麻痹。
鲁迅说过:
“一个跪久了的民族,连站起来都有恐高症。”
这句话送给孩子们无力的父母,也送给那些本应守护公共安全却转身赴宴的公仆们。
当一个社会看到“200多个孩子血铅超标”依然只在意“问责风暴”是不是“形式主义”,那我们就不只是跪久了——我们是连膝盖都长茧了。
事件里最讽刺的细节是:
有人问园长,为何不用便宜的食用色素?
园长答:因为颜料“颜色更亮”。
是的,“色泽更亮”,值247个孩子的神经系统。
她以为办的是一所幼儿园,实际上却开了一个毒理学实验室。
而那些本可以阻止她的人——
不是瞎了,就是在装瞎;
不是收了卡片,就是收了饭局。
你以为,悲剧至此就完了?不,这只是开始。
后续焦点是:
这些孩子的神经系统会不会留下不可逆损伤?
谁来为“被篡改的检测数据”负法律责任?
专项整治会不会又成为下一轮“纸面风暴”?
我们到底还要多少次“血铅门”才能真正换来一项彻底改革?
有人评论说:“园长也血铅超标了,169.3μg/L。”
我却觉得,这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她把自己吃成了“受害者”,却拿200多个孩子当陪葬。
这是愚蠢与贪婪交织出的悲剧,
是监管塌陷、责任稀释、制度无感的真实侧写。
一个孩子被毒害是悲剧,
两百多个孩子被毒害,是管理上的犯罪。
在这个社会里,“坏”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坏可以一直被包庇,被纵容,被修改数据掩盖,直到有一天终于瞒不住了,
然后官腔一开,媒体一报,立案、处理、整改、通报……
仿佛正义来得从不晚,
仿佛孩子的血可以洗净那一口“色泽更鲜亮”的发糕。
所以,不要再说什么“终于处理了”。
不要再说“问责名单很长”。
真正的正义,不在通报里,
它应该写在每个幼儿园入口的横幅上:
“这里,是孩子吃饭的地方,不是你练手的毒锅。”
(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