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山里扎根50年的健康守护者
晋怀花,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卫生室医生。50年来,她背着药箱累计行走10万余公里山路,服务1600余名村民。她用半个世纪践行“健康守门人”的誓言,被村民亲切称为“24小时守护者”。
1974年,17岁的晋怀花初中毕业,在村小学代课仅一年后,因村里急需医生,被大队推荐到十渡卫生院学习。首次随老师出诊时,她目睹老人因药品供应不足而痛苦打滚的场景,自此坚定了成为乡村医生的决心。镇卫生院向其发出入职邀请,面对山区艰苦的医疗条件与村民的健康需求,她毅然选择了留守。
此后的几十年,晋怀花持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从最初依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工具,逐步成长为能看妇科、儿科、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全科医生”。20世纪70年代的平峪村交通不便,出诊全靠步行。1975年9月,她第一次接生时,带着仅有的产包、止血钳、酒精等工具,在泥泞山路中走了3个小时。50年来,她累计接生600余名新生儿,深夜冒雨出诊千余次。她常说:“大山需要我,这就是我的青春。”
晋怀花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药箱常放床头。一次,正逢夏季拒马河河水大涨,她钻过两座山洞,坐蔢篓过河,为产妇接生,最终母女平安;2020年除夕夜,78岁的李大爷突发心肌梗死,她冒着零下15℃的严寒,背着药箱狂奔2公里施救,直到救护车赶来。这样的“生死时速”,她经历了30余次。
在村卫生室的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300多笔费用“减免”:为孤寡老人免降压药费、给残疾村民诊疗费打折、留守儿童退烧药“按片算钱”。她每月上门随访224名残疾人、310名慢性病患者,帮他们测血压、调药方,甚至垫付药费。2019年,她自掏腰包2000元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户购买水果营养品。
“23·7”北京暴雨时,一场山洪冲走了卫生室的全部家当,面对村民的担忧和健康需求,晋怀花眼含热泪:“只要人在,阵地就在,卫生室必须重建。”经多方协调和村委会支持,村民的“健康港湾”重焕生机。现如今,她依然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平峪村常见病诊疗与转诊工作,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中发光发热。
·其他上榜人物·
申海亮,昌平区沙河中学音乐教师。他因先天性眼疾,不仅被迫失学,务农也屡屡受挫,人生一度陷入绝望,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幸运的是,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的歌声意外获得了他人的鼓励,这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音乐教授的帮助下,申海亮积极投身音乐之路,参加歌手大赛并夺得冠军,后来还考入北师大音乐系,成为该校首位残疾人毕业生。
2008 年,他还参与了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出。如今,申海亮坚守在中学教学一线,成为无数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吴军玲,应急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40年来,她始终冲锋在临床一线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2008年汶川地震,她随队救治伤员2万余人;2019年莫桑比克受灾,她在高温下开展救援。她组织编写救援教材,为消防卫勤等开展培训,覆盖4万余人次。她深入养老院、社区宣教、义诊,考取救护师证书,筹建志愿护理服务队,让南丁格尔精神照亮每个角落。
贾冠楠,北京通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职工。2016年,他加入通州区志愿服务组织,至今服务时长超 3700小时。深知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他自费参加培训,考取多项专业证书,从队员成长为培训教官。工作之余,他随时待命,参与登山坠崖、水上救援等行动。在他看来,预防胜于救援,因此他投入大量时间开展安全知识宣讲,走进社区、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群体设计讲座内容,分享真实案例,提醒人们注意潜在危险。
云岩涛,九州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她深耕出版行业20余年,策划的图书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及国际大奖。2004年起,她开启阅读公益推广之旅,在多地开展近1000场公益讲座,影响人群近50万。她独创“坐标阅读法”,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助力多名青少年走出抑郁阴霾,戒除网瘾并考入重点高校。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大家庭”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