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按:在昨天的文章《淘汰GAI我认,删掉浏阳河的渡江少年是何意?》里,笔者谈到第一次听《故湘,风》便听出了其为漂泊在外的底层打工人而歌的情感,更从这个融入了浏阳河旋律的新版以及新加进去的词“浏阳河转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心上,水中啊有个少年在渡江,风吹去一首歌谣,翻滚的浪它对我唱”中听到了今天漂泊在外的底层打工人与百年前那位游子隔着时空的心灵对话。
不止浏阳河旋律,新版歌词还直白地加入了很多毛主席诗词改编的元素,例如“暮回首风华正茂而未知乡愁”,“曾记否书生意气也挥斥方遒”,“半生浮沉付江湖,一瓢辣子烫寂寥”……据说这些改编是Ranzer(叶润泽)亲自操刀,那就更加令人钦佩了。原版切入的是美国民谣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新版则是替换成了浏阳河旋律,两个版本笔者都喜欢,旧版是东西方工业区孩子的对话,新版则是相隔百年的青年游子在对话。笔者尤其喜欢新版,比起东西方无产者失落情绪的同频共振,百年前游子渡江的历史回响岂不更加昂扬向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昨天的文章发出后,才看到白头豕在GAI演出之前写的对原版歌曲《故湘,风》的赏析文章,这让笔者的某些直观感受变得更加清晰。原文于18日凌晨发于知乎,现授权本号公众平台首发。
——————
前不久聊《站台》结尾说还想聊聊故湘风这首歌,一直没空。现在Gai都要上歌手唱了,不得不逼自己一把蹭个热度。
先这么说吧,作为湖南人,《故湘风》是我几十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最湖南的一首方言歌曲,它虽然是新生的,但可能一直会流传下去;与《刘海砍樵》、《补锅》、《浏阳河》这样的地区文化代表作,并列在历史长河中。
一个地域的文化如果只剩下对经典的复读,它其实和陈列在博物馆的考古没有区别;而《故湘风》的诞生证明湖南人的地域文化不仅没有“死”,还在萌发新的枝芽;不仅在萌发新的枝芽,在精神气质上还有一脉相承之妙。这或许也可以佐证盛宇的那句歌词,“新的长沙精神在马王堆复活”(传承与延续)。
凭什么把《故湘风》吹到这个地步呢?
从音乐性上看,第一点,这首歌妙在长沙话部分没有旋律。
“天上的月亮诶,照到我的心里面……”,听起来是不是很美?怎么能说没有旋律呢?
你如果生活在长株潭,或熟悉当地方言,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天上滴月亮诶,照到我的心里面,如果喊走冇走,是不晓得好远;天上滴月亮诶,照到湘江河里面,流的是洒水是酒,恰一口蔑苦的耶”的音调就是长沙白话的音调;Ranzer拖长了一些字的节拍,让它的音调变化更突出,从白话变成了吟唱。这段这么好听,其实是因为方言本身就这么好听!
湖南方言不止平上去入,它是有音调的。我意识到这点是十几年前在上海看病时,不停有周围的病友对我说,“你们说话就像唱歌一样啊”。比如抖音前阵子热炒的“辣椒炒肉拌面”,可以简谱唱成i535ii;“你要哦改咯”,可以唱成35122;而每个长沙人都会唱的“月亮粑粑,兜里坐个嗲嗲”,用简谱写是 6 i 55, 3 5 3 i 55 。我的音感并不太准,总之大意如此。本地方言朗朗上口,其实是韵律和音调的结合。
Ranzer一开口就牛逼的地方在于,他的这一串长沙话歌词,用方言原本的声调,就构成了如此优美的旋律!只能用“妙不可言” 四个字来形容。
然后故湘风第二个牛逼之处,就在于它的时代性。我能感觉到这首歌的发想来自于两首民歌,一个是《天上太阳红呀红彤彤诶》,里面有一段类似劳动者喊号子的拟声词“咿呀咿吱哟喂”,用在了故湘风里“咿呀咿吱喂,看鸟儿往南飞”。另一首则是《十送红军》了,它的主题是送红军上战场,又觉得光荣,又觉得恋恋不舍。这两首歌算是江西曲调的民歌,但湘赣交界本身就是老表,什么“哩个啷”、“咿呀咿吱喂”、“介支个”这些发语词,拟声词都是相通的。
为什么这些发语词,能关联到一首歌的时代性呢?因为《故湘风》在关联一种时代性,当年闹革命、打天下的人民的后裔,在这个时代里沦为了异乡的“打工仔”。在这种时代性的沧海桑田之中,湖南人普遍有一种悲凉感和不甘心,而《故湘风》则是在唱这种“不甘心”。
大家不要急于批评我上价值,你不是湖南人可能不知道;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湖南是经历过沉沦的。从民族脊梁(无湘不成军)、伟人故乡、三线建设的重工业中心,变成了改开的掉队者(历史原因);大量的湖南人南下广东去珠三角打工,把深圳都打成了湖南人的省会;留在故乡的,反而被认为是没本事。
而湖南文化骨子里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传统,是不接受这种精神地位转变的。在八九十年代一直在做自我批判(或者说自我PUA);有大量的本地电视节目,书籍,论坛在讨论这些。比如一个说法就是湖南成了保守落后的 “文化沙漠”。看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CBlock很多歌词都唱到“文化沙漠”这个词。
理解了这个时代背景,你就能完全看懂《故湘风》的歌词:
天上的月亮诶,
照到我的心里面。
如果喊走冇走,
是不晓得好远
这是一个年轻的湖南人,不得不离开家,去广东打工了。他可能和朋友吹过很多次要走,但一直没走。其实是不想离开家乡,但却有湖南人特有的嘴硬,说不走的原因只是不知道路(“不晓得好远”是不认路的意思)
天上的月亮诶,
照到湘江河里面。
流的是洒水是酒,
呷一口蔑苦的耶
这个年轻人终于启程了,路过湘江河边,是一个晴朗的夜。月亮映照在河面上,他离别之情导致泪流满面,可是他还在嘴硬,唱了一口苦涩的眼泪,说着不知道是水,还是酒。
挖一瓢辣椒配点米饭,
搂出了名堂又把那个看?
这时年轻人已经打工了一段时间。他穷,吃不起好菜,所以像所有湖南人一样,用剁辣椒(因为“挖”是用勺从辣椒罐里舀出来的动作)配米饭,将将下咽而已。
这个生活太苦了,他不禁想起了当初离乡时的豪言壮语(我必须得闯出名堂),在思念家乡亲朋时质问自己,这么孤单即便闯出了名堂又有谁知道呢?其实吧,就是闯不出名堂,想家了。
外面的世界有规矩,
从不打屋里的讲(gang)
“屋里的讲”也是俗语,类似于“自家人关起门来讲话”。在资本、血汗工厂和打工仔的规矩里,是没有浪浪山小猪妖和妈妈说话的那种空间的。主角心情已经低落到了谷底。
肚子再饿又呷得几餐,
一杯好酒它从不嫌晚。
这一世人啊,走的路处处是坎~
这两句又是俗语,说话人的意思是,下决心去吃顿好的,喝个好酒,即便囊中羞涩。没钱,大不了接下来少吃几顿,肚子再饿本身又能吃多少呢?为了这顿解愁酒,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
我倾向于认为,这句词不是主角说的。这个青涩的打工仔不会从思想立刻跳跃到豁达。这是主角的大哥看他如此苦闷,劝导他所说的。
接下来的一段歌词:
故乡的风牵着母亲河的水
心里的苦浸的是油盐的味
滚烫的雨终究相会
长天共秋水
咿呀咿兹哟 看鸟儿往南飞
故乡的风牵着母亲河的水
今夜抬头不见星月与我同醉
滚烫的雨终究相会 长天共秋水
咿呀咿兹哟 看鸟儿往南飞
这是叶几自己下场,唱的“旁白”歌词。为什么说是叶的“旁白” 呢?因为它太文绉绉了,从前面嘴硬的打工仔口里,蹦不出 “牵”、“星月”、“滚烫的雨”(和着眼泪的雨水)这样的好词。
从歌曲架构来看,这段副歌出现调度了一个新的情绪,和前面的叙事是脱节的,听众到这时能听懂,但还“看不懂它”。这首歌需要再用一段主歌让观众“看懂”。
所以Ranzer找了功夫胖和盛宇,找他俩并不是硬凑一个合唱,而是有任务的。他们的任务就是用一个更详细的对话,把观众带入这首歌的故事中。功夫胖扮演那个青涩的打工仔,盛宇扮演那个开导他的大哥。
不熟悉他们的听众可能没意识到,接下来的一段可以算是功夫胖和盛宇Freestyle出来的。首先是功夫胖,他必须寻找一下那种被资本异化劳动者的感觉,因此他开始回想自己的经历:
搞了太多事成功的总是别个
这一世人总归是要有个结果
没上过一天班但录过几个节目
听这首歌 你又想到那个人呐
这段歌词不是主角的,是功夫胖自己的。有个变化也许只有我们这些从CBlock出道开始听了十几年的人才知道。早年CBlock 里镇场子的是长沙话之王盛宇,而功夫胖才是组合里那个风头最盛的“年轻人”,他当时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广顺这两年里辉子的角色。江湖流、以下范上都是功夫胖打头炮,就像是组合用来给人第一印象的门面一样。
然后从18年开始,爱奇艺年复一年给CSC做局,功夫胖就是第一个牺牲品。他被艾热淘汰那场的蹦极,弹幕蹭着wyf的“气息不稳”说霸凌他忘词,实际上是节目组把他唱的那句“大不了再赚点 dirty money”结尾消音了。18年功夫胖离赛后唱的《再见 HipHop》拯救了那年的新说唱,就像后来刘聪的《hey Kong》、盛宇的《隆里电丝》和《诀爱尽》、一毫的《鼻塞》一个逻辑,年年被节目整,年年拯救这个破节目的热度。
但难拯救的是观众产生的刻板印象。尽管刘聪和盛宇靠实力从刻板印象中走出来了(刘聪干声,盛宇复读机),但功夫胖、西奥、于意三个人被困了很久。功夫胖用来给国王做效果,于意用来给刘炫廷做效果,西奥不但被耳返做了效果,又在复活赛为国王再做了一次效果(决赛不比了)。
所以功夫胖在《故湘风》里找角色的感觉,明显是回到了19年。当初意气风发的功夫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质疑中:难道是我真的能力不行?这就开始和故湘风的那位打工仔主角精神开始共振了。
于是盛宇作为故湘风男主角的好大哥,拉着他出来喝酒劝导,自然是顺着功夫胖的感觉,开始freestyle进入角色:
那杂别,屎少屁多
那杂别,是咂铁坨
几杂别,拉帮结伙
哪杂别又真的铁我
你晓得登卵 人生苦短
搞得就搞 搞不成耶卵
人情冷暖,你晓得桶卵
拌哒脚只有我爹来接我
盛宇这段歌词,简单来说是:
1. 骂骂让我们主角难过的那个人,那群人,是讨厌的虚伪的
2. 骂主角自己,你明明知道那是一个名利场,我们来就是搏一次机会,没搏到时也运也,何必怪自己?
3. 别以为我就混得好,风生水起。其实真正需要被帮助时,也“只有我爹来接我”
没打过一天工的功夫胖和盛宇,通过“名利场”对rapper的异化的回想,找到了和南下打工的湖湘浪子共振的频段。接下来一段就彻底进入剧情了:
你看今天晚上月亮真的圆
它把我的思念送到你跟前
把口袋铸穿还是没有一分钱
月亮娭毑带我们回到十年前
喝的半醉的主角(功夫胖),看着天上的月亮,眼睛里出现的是自己的家人。想把思念用什么小礼物寄回家乡给亲人,但身上又没有一分钱。醉酒恍惚之中,听见了儿时童谣。当一个湖南人幻听到“月亮娭毑”的时候,他在梦想里已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每个长沙的婴儿都是听着“月亮粑粑”在妈妈怀里长大的。
讲点别的月有阴晴圆缺
看悲欢离合 身边缘起缘灭破
镜重圆期待着那一天
生老病死没见的那一面
至于盛宇这一段,就不用展开讲了。“生老病死”,哪一面是“没见过的那一面”呢?在精神上经历过生死的盛宇,许许多多的歌既是哀而不伤的,又是在倔强中流露着一种绝望和接受的。
他的这段话如果总结成一句,就是对故湘风的打工仔主角说,“一个大男人,哭什么哭”。
于是两个宁愿饿几餐肚子,也要出来喝这顿酒的湖南伢子,都喝醉了。他们搂着肩膀,在恍惚中唱起了歌: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笑看风云尽在悲喜中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故乡的风吹在我的心中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笑看风云尽在悲喜中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故乡的风吹在我的心中
这一段对Country road的人肉采样,是神来之笔。因为两首歌的叙事逻辑也是在共振。西维吉尼亚的孩子,如今成了工业区里烟尘遮蔽下的打工仔;对故乡青山绿水的思念,反向映衬了打工仔对工业异化劳动者的拒斥。
两个在广东的湖南打工仔,在醉酒中唱着一首他们也不知道含义的外国歌,与遥远彼岸的打工仔跨越时空地共鸣着。
歌唱到这里,故事完整了,情感铺垫到位了,画面和时代感的构建成型了。然后Gai和Ranzer合唱的旁白含义才能真正被听众所看到:
故乡的风牵着母亲河的水
心里的苦浸的是油盐的味
滚烫的雨终究相会 长天共秋水
咿呀咿兹哟 看鸟儿往南飞
故乡的风牵着母亲河的水
今夜抬头不见星月与我同醉
滚烫的雨终究相会 长天共秋水
咿呀咿兹哟 看鸟儿往南飞
此刻虽不见星月与我同醉,但屏幕前的你我长天共秋水,我们都是那离乡的鸟儿,在穿越风雨艰难地飞行着;如果雨滴从我们脸庞上流过的那一刻,你也发现它是滚烫的,那么我们就在同一首歌,同一场雨中相会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