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真心换真心——我的的班主任工作手记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班主任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我常想,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这些年在娄底市双峰县永丰中学的摸爬滚打,总结出“三入一创新”的心得。
“深入”:读懂每个孩子的成长密码
接手新班级时,我总会花一个月时间做“功课”——不是急着立规矩,而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故事。原生家庭就像孩子成长的土壤,只有摸清土壤特性,才能种出好庄稼。
记得初一学生李浩(化名)刚入学时,天天迟到、沉迷网游,甚至给老师搞恶作剧。任课老师都头疼不已,可我发现他上语文课时特别安分。原来他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疏于管教,而语文老师温和儒雅的气质,恰好填补了他缺失的父爱。我立刻和语文老师商量,课堂上多给他展示机会,课后找他聊文学、谈理想。一个学期后,这个曾让大家头疼的孩子,不仅遵守纪律,还主动加入了班级读书会。
每个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未被看见的需求。深入了解不是窥探隐私,而是用耐心搭建理解的桥梁。
“融入”:成为学生愿意交心的人
师生间的那层“隔阂”,往往是老师先竖起的。我常告诉自己:要做学生的“大朋友”,而不是“管理者”。
我为每个学生建了“成长档案”,里面记着他们的生日、爱好,甚至是喜欢的明星。课间聊天时,我会和男生聊篮球明星,跟女生讨论偶像剧,在这些“无关学习”的对话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年班级书法比赛,平时调皮的男生小王拿了奖,我特意定制了奖状,他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奖!”
青春期的孩子像带刺的玫瑰,叛逆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去年我们班搞叠纸比赛,我跟着学生学折千纸鹤,笨拙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当师生一起为了小奖品较劲时,那些"刺"早就悄悄变软了。
“代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有个初二女生总完不成英语作业,起初我以为是态度问题,直到看到她的家庭档案——父母是夜市摊贩,晚上正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我试着代入她的处境:一边是父母忙碌的身影,一边是难懂的英语单词,换作是我,该多为难?
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帮她把作业拆成课间能完成的小任务,又和她父母沟通:“再忙也要留半小时给孩子学习,这才是全家的希望啊。”后来她妈妈每天提前收摊,陪她做完作业再出摊,孩子的成绩慢慢赶了上来。
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而是设身处地的体谅。当老师学会“蹲下来”说话,学生才愿意“敞开心”交流。
“创新”:让学习和管理都活起来
在英语教学中,我把课堂测验改成了“学生出题日”。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负责出题、朗读、批改,既锻炼了能力,又调动了积极性。为了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品,我们还搞起了"废纸回收计划"——教室里的废纸攒两周能卖七八块,足够买作业本当奖品。现在孩子们不仅不乱丢垃圾,还总盯着同学:“哎,废纸别扔错筐!”
这些小创新看似简单,却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任务,管理不是约束,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
二十一年班主任生涯,我最怕的不是学生调皮,而是他们不愿敞开心扉;最欣慰的不是成绩优秀,而是看到曾经的“皮孩子”长成有担当的少年。教育就像种庄稼,深耕细作、用心浇灌,总有一天会迎来丰收。愿我们都能带着真心走进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他们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双峰县永丰中学 赵颂香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