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峰峰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朋友圈持续扩容

发布时间:2025-07-17 10:11:38

原标题:峰峰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朋友圈持续扩容

峰峰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朋友圈持续扩容

为滏阳河构筑起坚实生态屏障

“看,红尾水鸲!之前在滏阳河铁路桥下也拍到过。”近日,邯郸市峰峰矿区滏临大桥下,拍鸟的摄影爱好者杨元杰兴奋不已。今年,他还拍到过鸲鸟家族的北红尾鸲。这两种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杨元杰在峰峰矿区滏阳河畔生活了近50年,见证了滏阳河的变迁。2008年退休后,他开始拍鸟。在他的电脑里,拍摄的各类鸟儿照片已有5万余张,其中不乏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等。

作为滏阳河源头的峰峰矿区,曾是全国闻名的煤炭、钢铁、水泥、陶瓷重要产地,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一开始,能拍到的多是麻雀、喜鹊,珍稀鸟类基本上没有。”杨元杰说,近些年眼见着滏阳河水清岸绿,鸟儿也越来越多。

生态保护是系统工程,生物多样性是“晴雨表”。鸟儿对生态环境要求高,滏阳河水域鸟类逐年增加,得益于峰峰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铺陈出多元多彩的生态底色。老工矿区正变得鸟语花香。

滏阳河发源于太行山东麓峰峰矿区滏山南麓,位于滏河之源的羊角铺水源地是邯郸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该区域一度工业企业、养殖业无序发展,对水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峰峰矿区强力推进一二级水源地畜禽清零和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先后取缔养殖户143家,关停搬迁年产140万吨的彭楠焦化、裕泰煤化工、启源煤业公司等水源地范围内大型耗水工业企业,取缔关停“散乱污”企业427家。实施水源地生态隔离防护工程,种植4万余株景观树,打造生态隔离防护林,为持续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近年来,峰峰矿区把滏阳河生态治理列为一项首要工程,以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为目标,整治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为滏阳河构筑起坚实生态屏障,生物朋友圈持续扩容。

完善建设项目水环境准入清单制度。新上项目坚持先算、后审、再批流程,坚决不上耗水量大、污染重的项目。对当地大型火电企业邯峰电厂实施地下水替代工程,借助跃峰渠引用漳河水作为发电用水,每年可节约地下水约800万吨。

严格实施境内涉水企业出水水质标准管控,用环境标准倒逼企业达标升级。督促境内涉水企业全部安装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和污水处理设施,对滏阳河及支流沿岸的32个城市排污口进行封堵,完善重点区域污水管网建设,持续推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确保污水不直排入河,消除水环境安全隐患。

目前,滏阳河黑龙洞周边,大小泉眼汩汩喷涌。山石之间,泉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滏阳河出境断面东武仕入口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省考断面九号泉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水清了、水多了,峰峰矿区抓住时机,积极推进滏阳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结合滏阳河河流形态蜿蜒曲折、富于变化的特点,峰峰矿区通过设立小型挡水围堰,塑造了深潭、浅滩等不同河流生境,并通过在深潭栽植水生植物等方式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自然放养本土鱼类、河虾、螺蛳等底栖动物和湿地生物物种,构筑具备完整食物链的生态系统。

在峰峰矿区大社镇,有一眼名为老道泉的泉眼。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开采,这儿成了采煤沉陷区。为老道泉清淤、封堵入河排污口,峰峰矿区筑水坝、扩水面、造景观,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万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将沉寂的老道泉唤醒,打造成了可以亲水、近水、戏水的生态游园。

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执法人员携带无人机等监管设施,每月定期对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开展巡查工作。

经过多年保护与恢复,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树木葱郁,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据统计,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拥有维管植物共计83科235属343种,脊椎动物共计29目62科132属178种。

“现在想拍鸟都不用去郊外,家门口就能看到鸟雀成群的景象。”杨元杰说,在他的相机里,中华秋沙鸭、绿头鸭、熊猫鸭等都是“常客”,为峰峰矿区的秀丽风光增添了一抹灵动景色。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峰峰矿区分局负责人李海波表示,下一步将在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研究、保护地建设管理、重要物种保护、生态治理修复、生态监测、生态保护以及生态领域改革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巩固生物多样性成效,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峰峰。(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 贾楠)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