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冲刺300亿元 低空经济赛道
无人机配送海产品。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云南飞集物流无人机枢纽站新迎新城站落成开飞。记者王俊星摄
无人机送检医学检测样本。 云南送吧物流供图
2024年6月,《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按照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快促进昆明市低空经济发展。将低空经济培育成为昆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一年过去,昆明在千米以下空域搭起了怎样的“新赛道”?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场景革命
从“概念验证”到“民生感知”
2024年8月9日19时07分,昆明金马汽车广场,一架RA3无人机腾空而起,5分钟后,一组刹车片精准投放在4公里外新迎小区的乐芒汽修店屋顶停机坪。这一天,云南省首个“低空 维修物流配送”项目正式上线。通过无人机配送将平均配送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5分钟,修车效率提升3倍;人力成本减半,库存周转率提升200%。
2025年2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迪安检测中心无人机医疗运输航线开始常态化运营,3公里路程样本仅用6分钟就送达。
同年3月31日,云南省首条“市场 商圈”城市低空配送航线在官渡区正式开通运营。消费者在手机App上下单后,海鲜市场商户即刻出货打包使用无人机配送,最快10分钟消费者就能收到海鲜。
在滇池、石林等景区,无人机编队表演精彩纷呈,在为旅客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丰富景区的游玩内容。
《意见》明确,着力推动“低空 公共服务”“低空 物流配送”“低空 文体旅游”“低空 生产作业”“低空 教育培训”“低空 城镇交通”的场景应用。一年来,随着昆明诸多企业积极探索“低空 ”场景应用培育,昆明市“低空 ”场景应用正从“概念验证”变为切切实实的“民生感知”。
抓住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落地机遇,云南送吧物流孵化出了秒送科技。这个由医疗配送起家的团队,创新性将无人机引入汽配配送领域。云南送吧物流负责人蔡昊认为,昆明全年适宜飞行的天数超过300天,远超东部沿海城市。毫不夸张地说,在昆明能飞,全球99%的地区都能飞。而秒送科技在汽配物流场景的成功实践,也充分展现了昆明依托“天时地利人和”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的独特路径,为构建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探索更多低空经济新业态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24年,该企业在昆明市常态飞行的低空物流航线从2023年的2条增长到了32条,飞行总里程超过2.2万公里,服务的对象也从医院拓展到了第三方标本检测、汽车配件、景区购物、餐饮等领域。今后,他们将继续拓展“低空 行业”应用场景,并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省份以及南亚东南亚。
从业10年,昆明路伊斯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利年见过太多因汽配配送延误引发的纠纷,当他通过实例看到昆明低空经济的市场前景,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秒送,成为公司股东之一。
示范片区
形成各具特色的“样板间”
滇中新区、盘龙区、呈贡区作为昆明市重点打造的低空经济试点区域,一年来都在抢抓新赛道带来的新机遇,精心谋划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交通产业,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样板间”。
在2024年未来交通发展(昆明)国际论坛上,云南滇中新区低空科技研究院正式揭牌。同时,滇中产业发展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同合作研发的氢电混动高原长航时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实现首飞。研究院挂牌运营以来,探索建设低空飞行管控服务中心、云南省无人机试飞基地和综合检测实验室等,实施无人航空器培训、周边国家人才培养等项目,围绕高原无人机技术、标准及应用相关课题开展研究,集中技术力量打造昆明市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今年3月滇中新区举办的“融智创新·共筑未来”校企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会(低空经济专场),展示了全景VR网联远控无人机系统。会场之外,云南省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经与鲲鹏(云南)通用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低空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低空应用场景,助力滇中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同时,滇中新区空天智行小镇正在加快建设。
重大赛事举办,无人机户外全程保障上千人配餐;利用GIS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仿地飞行,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效率提高50倍;汽车、眼镜等行业实现一天十几趟的配件“即时送”,商家接单量有效提升40%……作为昆明市低空经济试点区域,盘龙区正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走进生活。与中国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盘龙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实现深度对接、有效融合,真正让科研院校、辖区企业成为发展受益人、科技创造者,逐步打造出具有盘龙特色的低空经济“智库”。盘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力求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开展“低空 ”试点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探索出适合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与创新路径;充分发挥闲置存量土地作用,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核心、优质产业承载空间;优化产业生态,为相关主体精准匹配适用政策和服务,确保政策可感可及、落地见效。
江苏数字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强大的技术研发、全产业链运营能力备受瞩目。2022年,呈贡区通过精准招商引资,与数字鹰公司达成深度合作,计划在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云南无人机系统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为推动项目落地,2023年5月昆明云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后该公司在呈贡区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为应急、消防、公安等部门执行巡飞任务。随着服务的深入,如今已有15个政府部门借助无人机开展日常巡检、测绘、灭火等工作。除了无人机 公共服务场景应用外,呈贡区还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与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同步发力。
赢得未来
飞出高质量发展“黄金带”
今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低空应用试点场景50个,积极申报国家、省低空发展示范试点。《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让昆明低空经济“飞”得更高更远?
“昆明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应用场景试验场。”作为低空经济的深度参与者,蔡昊认为,昆明以低空物流为切口,可逐步构建“研发—测试—应用”全产业链优势。同时,通过成为“场景创新首发地”和“解决方案输出地”获得持续价值,如重点培育具有本土基因的企业,从配送商升级为“空中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其在全国市场复制“昆明模式”。
“昆明是一个天然的测试场,海拔跨度大、气候多样,可满足无人机高原、高温、高湿等极限测试需求,可推动建立国家级低空经济测试基地,吸引研发机构落户,形成‘低空硅谷’效应。”蔡昊建议,昆明可发挥不可替代的地理与气候优势,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吸引无人机研发、飞控系统、运营服务等上下游企业入驻。
尽管前景广阔,挑战依然存在。
有专家表示,昆明发展低空经济不能简单模仿一线城市,而要立足自身优势,它是试验场而非跟跑者,是解决方案的诞生地而非技术的搬运工。只要坚持场景创新与规范发展并重,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小切口、大生态”的特色路径,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昆明的新名片。
专家建议,需加快完善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构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资金瓶颈。
谁抢滩低空经济,谁就赢得未来。昆明一年的成绩单说明,只要敢闯敢试,千米之下也能飞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千米之下,春城已振翅。一年只是序章,更多的“空中故事”正在滇池畔继续书写。 (记者李思娴 陈思伊报道 美编王丽娜制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