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王淑娟)近日,由云南农业大学牵头起草的《林下西洋参生产技术规程》云南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该规程将于2025年8月9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20世纪60、70年代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开始引种西洋参。2020年,云南农业大学首次将西洋参引进高海拔华山松林种植取得实效,如今云南林下西洋参种植面积已发展超过千亩。近年来,随着高品质西洋参需求持续攀升,林下西洋参生态种植作为一种兼顾西洋参质效稳定与生态友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
省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红河学院院长杨生超介绍,林下西洋参的“生境耦合”与其品质密切相关,林下生态种植提升西洋参品质技术的标准化一直以来都是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鉴于此,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多方力量,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康美药业(昆明)种质资源有限公司、云南林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参林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禄劝亚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推进。在经过标准立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林下西洋参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经组织专家审定,并广泛征求意见,经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该系列标准涵盖了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林下栽培和产地初加工质量控制全过程,规范了林下西洋参生产的标准化技术。
该规程第一部分,旨在引导林下西洋参种植区域的精准选择。林下西洋参种植主要利用退耕还林的闲置林地,不与农田争地,选择适宜的林地,既有助于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又能遵循西洋参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保障西洋参在林下生境中的优良品质。第二部分内容满足了提高西洋参林下生产中的种苗品质,推进林下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第三部分,介绍如何利用生物互作共生原理,保障云南省林下西洋参的栽培质量,促进林下西洋参产业的健康发展。第四部分规定了林下西洋参的原料要求、加工技术、标签、标志和包装、贮藏、运输、记录与档案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了西洋参的优良品质。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该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提高林下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保障林下西洋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林下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