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论社会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发布时间:2025-07-12 09:17:04

  当我们研究社会革命问题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研究的是人类的社会革命活动。看起来,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但是,又是人们经常忽视、经常误解的事实。

  坚持对历史进行唯物主义的解释,是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发现。我们对此不能动摇。好多错误的认识,常常源于离开唯物史观而滑向历史唯心主义。这有深刻的教训。

  但是,正如恩格斯晚年强调的,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一种机械的公式化的教条主义。恩格斯晚年给青年人布洛赫的回信,就有对这个问题的很精彩、很全面的论述。

  这里想要着重说明的是,在谈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不要忘了人这个物质实体。尤其在我们谈论经济危机和社会革命的关系的问题时,更是这样。

  一个浅显的事实大家都承认,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或者说,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这不是废话。这首先意味着,既然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那么,人们怎样,历史也就怎样。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能力,决定着被创造的历史的面貌。

  历史不是光秃秃的物质生产活动,历史是社会的历史,而社会是极其丰富的,除了物质生产活动,还有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各方面的活动。人是社会的综合的产物。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人,不单是物质生产者。

  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过,生产从来就是“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生产,一种是人的生产。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意见。

  生产力是人(复数)的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也是人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进步和人的进步是同步的。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是统一的。

  人的生产,情况还更复杂。人不仅是生产活动的产物,还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人不仅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还从事政治的、精神的、社会的活动。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物质生产,但是,社会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进步也是多方面的。而且,社会进步的直接推动者是人,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毛主席说三大革命实践运动),不是物自身的活动。社会的进步,最终是和人的进步同步的,或者说,人的进步的程度,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这也是唯物主义的思想。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在更深刻、更准确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所表达的唯物史观思想了。

  马克思从生产力的发展讲起,讲到一旦随着这种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时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变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变动,社会革命就要到来。这是完全正确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从生产的发展看社会的发展。

  但是,运用这个观点考察社会,考察生产关系是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革命的时机是否到来时,还要看政治、看精神,看人的因素。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论述革命到来需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上层的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一个是下层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列宁这里讲的正是阶级斗争,正是阶级发展、进步、成熟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在社会革命是否到来、社会危机是否成熟问题上,人的发展水平是起到决定作用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到来,归根结底,是经济运动的结果,但是,又是通过人们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表现出来的。不能只见物,不见人。那是机械唯物主义,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离开人说明历史。不存在没有人的历史。

  正像恩格斯说过的,他和马克思一旦说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就不允许发生经济决定论的偏差,总是从历史的整体运动、从历史的各个方面去完整地说明历史。他们两人一起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和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一人所写的《序言》中,在多次表述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时,都从解决衣、食、住、行的物质生产活动讲起,同时,又把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写了进去。开宗明义,一切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当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分析历史和现实的著作中,更是到处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不仅把历史的规律揭示得非常深刻、准确,而且,把历史写得有血有肉,连任何一个偶然性都没有忽略,处处让人们看到这是活生生的人的历史,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写出的人的历史。

  历来的历史著述写的都是人的历史。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对这部人的历史给予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这是一种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解释,这就和已往的从人的动机、甚至从上帝去解释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我们研究这些理论问题的现实意义在哪里呢?

  就在于,我们今天对于经济危机问题的认识,对于社会革命问题的认识,不要离开历史的主体——人、阶级等等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不仅要考察革命的客观条件,而且要考察革命的主观条件,在二者的辩证统一中认识我们面对的历史任务。

  更远的历史不说。主要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说起。

  首先,任何一次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运动的爆发,都必须具备列宁所说的下层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广大人民群众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现存的政治统治、政治秩序不能再忍受下去,而且,敢于举起造反有理的旗帜,进行政治斗争,直至进行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的武装斗争。“一天等于二十年”。在普遍的革命热情的鼓舞下,劳动人民的政治觉悟、政治水平迅速提高,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不仅积极投身革命,而且,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不惜流血牺牲,诚如毛主席的诗句:未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其次,正是和这种人民群众的普遍政治热情的高涨相统一,上层的统治阶级处处被动,内部矛盾愈见尖锐,分化破裂不断发生,风雨飘摇,捉襟见肘,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再次,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人民群众方面成熟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属于人民群众一方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状况,尤其是要看这个政党的理论、路线和领袖、领袖集团。巴黎公社是这样,俄国革命是这样,中国革命也是这样。革命的最终的结局,和政党的水平,和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和领袖、领袖集团的水平,密切相关。

  以上三点应该是发生社会革命的最一般的主观条件。在当代历史中,人民群众尤其体现着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革命的风暴是人民群众掀起的,又是人民群众推动的,是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但是,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积极的一方面。事实还有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工农劳动者阶级是一个历史的存在。人民群众的历史水平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也正是列宁讲过的,人民群众还有不觉悟的一方面,不然统治者一天也不能统治下去。自巴黎公社以来,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始终没有扮演社会主义革命的角色,反而常常跟着改良主义走,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需要解释。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人民群众并不总是扮演革命的积极的角色,扮演消极的保守的角色的情况也是有的。这一方面也必须看到,这正是毛主席强调的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原因所在。

  从政党的状况看,正像毛主席说的,全世界一百多个党不信马列了,修正主义思潮笼罩着欧美,工人阶级政党资产阶级化,马列主义边缘化,更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马列主义在欧美的发展出现断层。政党、理论、领袖,都不能满足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而这又正是工人阶级状况的必然反映。政党毕竟是阶级的政党,政党的水平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水平。

  正是在这样的人民群众觉悟程度的条件下,欧美资产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被统治者要照旧生活下去,统治者就有可能照旧统治下去。这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不能不承认的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