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著名学者郑培凯: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种下中华文化传播的种子
□本报记者 张体义
7月11日至22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的核心活动之一,展览以“甲骨千年见字如面”为主题,将向香港市民及全球访客免费开放,全方位、沉浸式展现中华文字瑰宝甲骨文的魅力与勃勃生机。
7月8日,记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香港著名学者郑培凯。郑培凯对河南多家单位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等联合举办“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活动,有助于香港同胞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他说,展览展示甲骨文与汉字演变的过程,让香港观众看到从商朝以来我们就有很清楚的文字记录,并且这种文字至今仍在使用,体现文化的传承与血脉的相连。
郑培凯不仅是学者,还是书法家。他从书法的角度对“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进行了解读。“甲骨文对一般人来讲可能显得陌生且难认,但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实证,证明3000多年前我们的文字就有了源头,并且汉字在不同时代有了形体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很有意思。”他说,“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对于许多香港民众来讲可能很新奇,新奇就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谈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郑培凯认为,举办“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郑培凯表示,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主要局限于学术圈,普通百姓往往不太清楚。近年来,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感到震撼。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说明有更多普通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他说道,在香港举办甲骨文文化展览等活动,能够吸引香港人和到港旅游的外国人参观,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
采访中,郑培凯还提到了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运用新媒体手段来介绍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例如,通过游戏、动画、短视频等新形式来讲述古典故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多讲一点与中国、与河南有关的故事,讲述历史的发展和考古的新发现。这些都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是文化传播的好方法。”郑培凯对这次展览中即将全球首映的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等也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