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凉资源”激活“热经济”——临湘推动丹霞山水转化为农文旅融合动能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杜立 通讯员 刘宇丽
37℃的盛夏,临湘市忠防镇响山村的大石坳仙境景区以“凉资源”激活了“热经济”。
7月8日,经过全面升级改造的景区正式开园,长沙、岳阳、武汉等周边地区3000余名游客纷至沓来,在丹霞山水间消暑寻趣。
大石坳的“凉”,源于自然。
景区沿响山河两岸绵延2.4千米,其丹霞地貌历经6600万年地质演变,形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赤壁丹崖。清冽溪流环绕,盛夏时节水温只有18℃至24℃,清凉怡人。
这份“凉资源”的“热转化”,始于临湘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
今年,临湘以“水上丹霞,清凉仙境”为定位,打造差异化与体验式旅游服务,建设五彩浅滩、花仙谷、龙鳞响泉等游玩项目,集生态观光、亲水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坚持生态优先,保留所有乔灌木并增加植被覆盖,沿崖壁开凿隧道减少生态扰动,预埋排污管道确保河流“零污染”,协调村民避免污水直排,守护“水绕丹霞”的原生态画卷。
看着大石坳的蜕变,响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凌风感慨:“好山好水不再‘养在深闺’,而是变成了村民的‘钱袋子’、游客的‘诗和远方’。”
曾经的响山村“山多地贫”,青壮年大多离乡谋生,村内房屋空置、人气冷清。随着大石坳景区的红火,村口的柏油路铺到景区门口,闲置的老房改造成特色民宿,溪水边的空地支起色彩斑斓的戏水玩具摊,寂静的村庄重新焕发活力。
村民们的生活也悄然转变,有的成了景区管理员,有的经营农家乐,有的在非遗工坊里展演嗡琴戏、十样锦等民俗技艺。
景区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每售出一张门票,村集体经济可获4.8元收益。20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家门口上班”,20多个特色铺面汇集成热闹街市,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摆摊等实现增收。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