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箐中村箐中自然村,污水处理场面非常热闹,铁锹翻飞,锄头起落,几个村民正在给自家的污水处理“小三格”砌墙、封水泥,干得热火朝天。
近年来,小湾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两污”治理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居条件、聚居程度、地理地貌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构建文明乡风。
该镇坚持“政府统筹、群众参与、建管并用、长效运行”原则,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2025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在梅竹村、春光村、箐中村、华峰村、桂花村顺利实施。根据农户污水排放实际,通过一户一策、一村一方案,因地制宜架好管道,做到合理规划、雨污分离、残渣过滤、集中收集,村级组织召开户长会、村民座谈会、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等方式,动员全村居民形成共识,整治污水乱流陋习,以项目水泥为助力,农户自愿投资投工投劳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坚持“降成本”与“提效能”两手抓,通过修建“大三格、小三格”、排污管道,以及修缮氧化塘、排污观察井等,因循就势、灵活布局管网和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黑水、灰水全部纳入治理内容。
凭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只是小湾镇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在三水村干海自然村,另一场“污水革命”也在悄然推进。
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排放杂乱,顺着门口道路往低洼处淌,晴天臭、雨天脏。村“两委”一琢磨,决定建设一个氧化塘,再铺一条排污主管道,把家家户户的污水都引进塘里,既改善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的问题又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通过召开群众会、户长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具体诉求,加强减排治污宣传教育。由村集体出资建设氧化塘,铺设污水排放主管道从氧化塘至各家各户,再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将自家的排污管道接入主管道,不断提升群众在污水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成为治理工作的“主导者”。
“自从我们村里建好了氧化塘,家里的污水都排通了,环境卫生都讲究了,门口的污水也不乱排了。”干海自然村村民段建忠说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干海自然村的氧化塘,成为群众眼里的“污水净化器”,全村的生活污水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净化,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各村完成村组入户道路硬化3600米,“混小三格”新建31个,“大三格”3个,排水排污沟2100米,生活用水过滤池68口,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支持,污水排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今的小湾镇,村庄道路整洁,庭院花红树绿。下一步,小湾镇将继续乘势而上,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绘就生态环保新篇,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云南网通讯员 杨雪 肖青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