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下文科领域被贬低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5-07-10 15:17:16

  当下的文科领域,名声为何这么差?

  因为太多文科生,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起到阻碍作用。

  起到什么样的阻碍作用呢?

  比如在舆论方面,做不到攻势,那可以做好防御吧?做不到主动防御,消极防御也要做吧?可他们都没有,而是举手跪下。

  他们与西方殖民主义思想合流,给别人带路,表现得比敌人更卖力否定自己民族。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经历过凤凰涅槃,当过第三世界领袖,现在拥有十四亿人口,国土面积是世界上前三,拥有最完备的工业化体系,经济总量排到世界第二,但我们的舆论声竟如此之弱。

  靠他们,永远解决不了挨骂的问题。

  所以这能怪大众歧视文科领域的人员吗?

  这不能怪普通人对文科生的歧视,近代以来,社会已经给过文科生三次表现机会。

  第一次是清末,西方的坚船利炮开过来,我们被炮轰得很惨烈,这才发现那些整天喊着之乎者也、每天舞文弄墨的书生,屁用没有,反而跪下一批又一批。比如在胡适等文人眼里,我们事事不如洋人。即使是鲁迅,人家也是学医转到文科领域(孙中山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提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的办法,还建议要废除汉字。要不是出了毛主席这样的文科伟人,中国都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要不是伟人毅然要出兵朝鲜,并赢了美国等联合军,很多人的心理还是跪着。所以建国后,毛主席注重科技研究,要搞工业化,要研究核武器。据钱学森后来的回忆,有段时间,毛主席每天抽时间与钱学森交流,说毛主席不重视人才那是污蔑。所以钱学森后来说,并不是自己多厉害,而是制度好,而且告诫不要忘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机会,伟人让一批文人要多参与实践,多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他们表面说是是是,但骨子里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没有改变,特别从民国留下的一批旧文人,更是如此,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心里瞧不起底层,要他们做点苦力,叫苦连天。所以在所谓的“春天”,他们重返舞台,尽是吐槽、讽刺、攻击和污蔑过去的历史,“伤痕文学”兴起,再一次高高在上,再一次低头,仰视洋人和否定自己的民族。

  第三次机会,大学扩招,开设了很多文科专业,但表现依然很差,出现一大批崇洋媚外的公知,出现一大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低分进演艺圈那帮文科生,拍的尽是毁三观的影视;很多新闻记者,喜欢断章取义,要么报喜不报忧,要么恶意攻击抹黑;那帮出版编辑的,搞出了毒教材;那帮美术生,服从洋人的审美霸权,为了领奖搞出了眯眯眼出来;那帮经济学家,除了做西方资本知识的搬运工和否定自己,大多数没做出啥贡献;那帮律师,名声也不咋地;那帮广告学和营销学的人,搞出烦人或者带有欺骗性的广告;那帮作协文人,缺乏工业化视野、城市化视野、智能化视野、未来化视野和国际化视野,固步自封,脱离时代和人民。每年毕业那么多文科生,在各领域表现都不尽人意。近些年军工科技表现很可以,那是理工科人才研究的,写出的优秀书籍和拍出的优秀电影,也是理工科转业去做的。

  近代以来,文科生的三次机会都表现得很拉胯,他们要么搞国学那一套,要么跪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还做不好,所以文科领域被大众贬低那是自然而然的。

  为什么他们做不好呢?

  因为他们违反了伟人曾说过的三个原因:

  1.脱离人民

  2.脱离实践

  3.不谈阶级斗争

  当年毛主席的思想为何能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三条,立足于多数人一边,坚持在一线中研究事物、发现问题和做出成绩,分清敌友,对敌人勇敢地做斗争。

  为何后人做不到这三条呢?

  因为听从新加坡人建议,“红去求来”,放弃意识形态输出,接受普世价值观输入。

  为何要听从新加坡人的建议?

  因为有人觉得“四小龙”太成功了,跟美混都富裕了,所以请新加坡和香港等人做军师,别人一建议就认为是绝世的好策略。

  当然,最重要其实就一条,文科与舆论等意识形态距离太近了,舆论阵地是受政治影响的,也就是受走的路和方向所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