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宜春探索“车轮上的党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9 03:11:01

原标题:宜春探索“车轮上的党建”新路径

宜春的营运货车司机遍布全国各地,如何让流动的党员找到组织,让分散的司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近年来,宜春市将党建阵地拓展至道路运输行业,探索出一条“车轮上的党建”新路径。

“以前企业遇到难题,都往市交通运输局跑。现在行业党委靠前一步,下沉一线,成了真正的‘娘家人’。”7月3日,记者来到宜春市交通运输行业党群服务中心采访时,一名运输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这背后是宜春交通运输行业的一系列破冰之举:成立道路运输行业党委,实现专兼结合、全链条服务;联创联建党群服务中心,为道路运输企业和司机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党支部,党建覆盖新就业群体。

行业党建必须适应群体特点才有生命力,不能照搬机关模式。创新是基础,服务是根本,安全是目标,法治是保障。宜春市道路运输行业党委厘清思路,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思路有了,具体怎么抓?他们探索了“三走工作法”,即行业党委“走进工作、走近生活、走入心里”,让企业和司机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记者走进宜春市道路运输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只见休息区、阅读角、法律援助站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党员活动的阵地,更是货车司机的“暖心驿站”。“以前跑车累了只能睡车上,现在能在这儿喝上热水、能给手机充电,还能参加组织生活。”一名货运司机说。

党群服务中心由行业党委与协会党支部联创联建,实行干部轮班制,面对面收集司机诉求,实现“接诉即办”。奉新县“上车难”问题,正是在这种“预约轮班、按需召集”的灵活机制下迎刃而解。

行业党委收集企业和司机诉求,市交通运输局优化政策,在跨区域服务上率先发力:车辆年审全程网办,司机不再奔波;200张跨境运输牌照的发放,使“车轮”抵达东南亚,成为全省跨境运输“破冰者”。

“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一切都是‘0’。”宜春货车多,交通安全压力大,行业党委指导运输企业严抓“十六个到位”,落实主体责任;明晰属地行业管理部门“十个重点”,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有抓手、安全机制更有效。这套机制已在全省推广。

法治是保障。宜春抓好“车轮上的党建”,引导广大货运司机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高安市“安行驿站”创新访诉调一体模式,让司机安心上路。

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线上微党课 线下集中学”破解党员司机学习难题;协会组织党员司机赴延安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活动,途中在服务区开讲“车厢党课”。“亲情守望”计划让司机与家庭纽带更紧。

党建“软实力”正转化为发展“硬支撑”。金融纾困“宜运贷”提供20亿元授信,利率直降1.5%;行业党委协调安全生产评审机构,将企业评审费用从3万元降至6000元;推动货车通行费优惠落地,按季度通行趟次给予优惠,年均减负超千万元。

流而有家、流而有为。宜春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跻身“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党员司机郭国刚、黎细平获评“江西省道路运输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优秀驾驶员”称号。

从市域破题到县域开花,宜丰县在花桥乡千辆货车聚集地规划“司机之家”,党建的根系正向下延伸。宜春市道路运输行业党委委员李明告诉记者:“我们的探索像打铁,越打越好。”

宜春“红木莲·同向行”品牌接连获评全国党建创新案例、交通强国优秀案例,并获交通运输部调研组充分肯定。有了党建引领,车轮承载的便不只是货物,更是行业破浪前行的信念与力量。

车轮滚滚,党建为魂。流动的堡垒扎得深,前行的道路才能走得稳。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海斌(邹海斌)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