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快递进村
盛夏时节,上犹县平富乡庄前村快递服务点前,村民曾青拎着刚取的包裹笑着说:“以前要骑车去邻镇取件,现在步行5分钟就到,方便多了!”这个地处深山的村落,如今因“快递进村”发生了变化。
庄前村曾因位置偏远,村民网购要往返15公里到营前镇取件。“农忙时接到快递员催件电话,放下农活赶过去,来回耽误两小时。”庄前村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曾祥忠回忆,村民钟世能给省外亲戚寄稻米,每次都要雇车运到镇上,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23年,随着上犹县“物业进乡村”政策落地,庄前村因势利导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但“快递进村”依然面临三大难题:经费不足、场地缺失、人力短缺。
转机出现在村民林家红主动请缨:“我是营前镇快递点负责人,每天回乡可顺路带件。”庄前村村干部随即腾出村部杂物间做站点,并兼职分拣,一个由“村民 村干部 快递员”共建的快递服务点应运而生。
“站点虽小,却装着全村人的期待。”曾祥忠指着墙上的分拣表介绍,快递量从最初的每日20余件增至如今的150余件,村民网购品类从日用品扩展到农资农具。更可喜的是,快递服务点成了农产品出山的“中转站”——庄前大米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广州、深圳,上寨脐橙仅预售期就接到1000公斤订单,去年全村通过快递外销农产品金额超80万元。
“全县131个建制村正陆续实现‘快递进村’。”上犹县邮政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将庄前村“快递进村”做法提炼为“政府引导 集体搭台 村民参与”,通过村集体经济补贴物流差价、第三方公司提供技术支撑,让快递服务“沉下去、稳得住”。如今在庄前村,快递服务点不仅是收发包裹的场所,更成了村民交流信息、对接市场的“乡村会客厅”。
暮色中的快递服务点灯火通明,曾祥忠正帮村民打包刚采摘的野生蜂蜜。“下个月要装智能货架了,扫码就能取件。”他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说,“还要开发‘农产品直供’小程序,可实时查看田间采摘场景。”
从“奔波取件”到“送货上门”,青山间的“快递路”,不仅缩短了城乡距离,更成了山里人的致富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曹章保)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