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警惕乡村学生抑郁风险

发布时间:2025-07-08 09:18:01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今年的报告中,有一个发现尤其引人注意——在《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中提到:农村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高于以往我国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抑郁风险反映存在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不等同于临床评估诊断的抑郁症,也非患病率。)

  相比城市青少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居然更突出,这与我平时的感受差距较大,我以为城市生活节奏快,学业负担重,学生的精神压力会比乡村学生的大,抑郁风险更高,新闻媒体也多是报导城镇学生的抑郁问题,较少听闻乡村学生的抑郁问题,但实事却是相反的。

  调查报告指出:大规模留守儿童因家庭结构破碎与情感支持缺失陷入心理困境,农村学校面临专业心理师资匮乏、课程体系薄弱的现实,叠加贫困、校园欺凌、低龄寄宿等压力源,形成系统性风险,亟需社会广泛关注与支持。因此开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对于分析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促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心理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对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联合开展调查。调查采集有效样本13992份,对象涵盖小学五年级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14.6岁,其中男生占50.2%,汉族占75.7%,住校生占65.4%。

  这里笔者根据网上查到的报告内容,简单总结一下:

  一、抑郁风险较高,需重点关注。报告指出,70.4%的农村学生无抑郁风险;21.5%的农村学生有轻度抑郁风险;8.1%的农村学生有抑郁高风险。抑郁风险与学习成绩之间还存在关联,随着分数的降低,抑郁风险检出率升高。

  二、家庭支持越差的学生抑郁风险越高。报告指出,父母离异的学生抑郁高风险率(10.0%)高于父母结婚家庭(7.5%)。在亲子沟通方面,当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遇到的困难时,抑郁风险较高,其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认为父母了解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学生这一组的7倍。另外父母长期外出、学生住校都会增加心理健康风险,父母均外出的学生,也就是留守儿童的抑郁高风险率最高。

  三、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干预力度有限。心理健康师资短缺,资源分布不均。报告指出,79.7%的农村学校配备心理教师,但多为兼职,仅有少数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不足,农村学生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教师组织开展的心理类活动,而不是纯粹的讲授课程。

  报告最后给出的建议是:全面提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建设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强化家庭支持,促进家庭功能;借助新技术推动优质资源援助农村地区;加强心理课的活动设计与推广。

  报告给出的建议具有实操性,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要想长期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得往更深处思考。我认为造成乡村学生的心理困局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各方面的压迫,而不是什么心理素质教育不足,在看到媒体对调查报告的承办方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土雪的采访后,更是坚持这一看法。以下是采访内容的节选:

  土雪:我们分析发现,经济状况依然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只有4.8%的学生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很宽裕,62.2%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中等,8.6%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抑郁和焦虑风险都比家境宽裕的学生高,甚至高出了一倍。

  这次调查中,我们见到了很多“灯下黑”。比如在广东,我们去了粤东北、粤西北和粤西南地区,有的农村高中在山区,距离县城都还有一两个小时车程。午饭时间我在校园闲逛时,有个女生问我:“你是领导吗?我给你反映个问题,我们学校宿舍条件特别差,你可以参观一下吗?帮我们改善改善。”学生们住的是8人间,宿舍硬件条件并不好。他们图书馆里的书很旧,全都泛黄了,而且明显是很多年前买的、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书,但课间还是有很多同学去借书。

  还有一点我很吃惊——2024年调查显示,79.5%的农村学生父母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这么多父母都没上过高中,那他们的孩子,上高中之后怎么办?农村没有辅导班,在学业方面,孩子们也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代际传承的问题。这群父母应该都是80后、90后,当年没考上高中,留在了本地,他们的孩子长大了,又有很大比例上不了大学,又会留在本地。他们才是真正建设家乡的那群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到他们。

  从我的经验来看,要让孩子们心理健康,首先就是让这些最偏僻的孩子,生活有保障。

  这次我感受很深,亟待改善的就是学校厕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3%的学校厕所卫生一般,5.1%的学校厕所卫生有点脏,3.4%的学校厕所卫生非常脏。)而数据分析发现,卫生情况越差的学校,学生的抑郁情绪越高,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越高。

  学校厕所可以脏到什么程度?就在今年,我们去云南的一个中心小学,学校可不小,大概有几百人,外观还建得很好。我们本来工作完,要回县城了,因为是自己开车,要赶很远的路,就想去个洗手间。到厕所门口遇到一个男孩捂着鼻子正往外跑,一进去就看到,那个旱厕里面,没有自来水,整个味道(很难闻),人都很难走进去。

  再比如用水,有一部分的孩子,一个月才洗一次澡(这次调查发现,7.5%的学生每个月洗一两次澡,0.9%的学生更长时间洗一次澡)。13000多学生参与调查,8.4%也是1000多个孩子,不是少数。

  我们走访过的很多学校,甚至是寄宿学校,都不见得有热水。两年前,我去过一次云南巧家县,当时是6月份,山下县城有35度,但是在山上2000多米的乡村学校,气温就只有十几度了,穿一件衬衣都起鸡皮疙瘩。当时正是傍晚时分,我看到几个女生直接打开水龙头,用冷水洗头,看着都冷。那还是夏天,那冬天她们怎么办?

  甚至还包括路灯。你别看现在很多学校,占地面积很大,看起来楼建得很好。其实很多寄宿的学生,晚上都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厕所,路上没有灯,所以我们给很多学校捐路灯,这些实际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

  这次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总的来说,我们这次的调查发现——在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庭有问题,包括留守、家庭困难、父母离婚、经常吵架、犯罪入狱、家中人有残障等等,那么孩子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都会提高。这些孩子,在学校被欺凌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现在很多学校都集中在县城或者城镇周边,农村孩子要去县城上学,交通要钱,住宿要钱,吃饭要钱,这都会增加他们辍学的几率。

  义务教育阶段之后,高中阶段,对一些家庭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一个学生一年要花10000到15000元,其中学费3000元左右,每月生活费700元左右,加上资料费、试卷费等等,甚至对很多山区的孩子来说,交通费都是很多钱。

  如果最后要总结,基层教育中,此刻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依然最想强调的就是,关注那些最偏僻地区的学生。这非常紧迫和现实。那些留在偏僻地区的孩子,也是家庭条件最差的孩子。这些学校,要么经费不足,要么支持力度不够。

  土雪的讲述为我们呈现了调查报告的另一面,让我们看到乡村学生还面临着如厕困难、没有洗澡热水、教育费交通费昂贵等等困难。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土雪讲述的内容,我们就能发现不少社会压迫的现象。

  乡村学生父母多进城打工,但家庭经济状况依旧较差。这些农民工在城镇里干着最累的活,却拿着微薄的工资,就这点收入,还要面临被老板欠薪的风险,这就是资本对劳动者的压迫,造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增加抑郁风险。

  现在的小农户如果只做农活,收入太低根本养不活全家人,只能离家进城打工,增加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太大,这是城市对乡村的压迫,导致农民背井离乡,造成父母陪伴缺失问题,增加学生的抑郁风险。

  部分学校外表装修精致,但内部卫生基础设施极差,学生如厕困难甚至患上便秘。学生宿舍脏乱差,学校没有提供热水洗澡,学生打架斗殴,这些问题学校都不去处理,这就是教育的官僚主义对学生的压迫,致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困难,精神压抑,增加抑郁风险。

  要解决乡村学生抑郁风险高的问题,我认为主要的是消除三大差别,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乡村孩子的父母能够留在家乡发展。教育也要改革,要建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学校要扫除官僚主义,建立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等等,我想只有这样乡村学生抑郁风险高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