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高温天气引发重症:解析热射病加剧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2025-07-07 16:46:04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引发多例患者住院。据温州晚报消息,日前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被诊断为“热射病”。武汉发布公众号也称,7月5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属于重度中暑。”温医大附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孙来芳解释称。“热射病”的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40℃,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20%-50%,堪称夏季健康的“头号杀手”。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孙鹏表示,中暑并非“小病”,其发展过程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衰竭,最终可进展为“热射病”。急诊团队通过快速降温、核心体温监测、静脉输液等措施展开抢救。


另据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普文章,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HS):前者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孕妇)、或伴有基础疾病者或免疫功能受损个体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后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多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如参训官兵、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热射病”有哪些易感因素?对此,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指出,强烈的太阳辐射,连续数日高温天气、突然升温≥ 5~10 ℃,或是高温(湿)、通风不足或条件差都是导致“热射病”加剧的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也可能导致“热射病”加剧:例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等基础病,体能与训练强度不匹配,超重或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 > 25或 < 18.5),补水不充分,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都可能成为“热射病”的风险因素。


此外,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专家表示,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快速降温是“救命”的关键。现场急救方法可以总结为“二脱一擦一扇风”:脱离高温环境、脱去外衣、用冷水擦拭身体并扇风促进散热。如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