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原神都是一个现象级的游戏。自2019年米哈游在B站上发布与原神第一个相关的视频起到今天,有关原神这款游戏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诸如“媚男”“媚女”“有男不玩”等等。
另外,对于原神讨论也有一些文章或视频,但这些文章和视频,无一例外都是基于二次元圈子的变化、过去与现在对比、老二次元和新二次元在观念上的矛盾等等来讨论的,以此来说明以前的二次元是怎样的和谐友好种种,但这些只是一些基于个人经验出发的单纯梦呓,全然不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因此,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原神剧情的低垄断资本主义和高垄断资本主义倾向,最后再谈到如今的整个二游圈子,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在所有的游戏剧情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编剧如何设想剧情趋于其世界观,即严格的诺斯替主义,其本身在设想剧情时,就受限于编剧自身的意识形态影响,以及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由原神自2020年发布以来国内玩家以及国外玩家对原神态度的转变,可做出下面的分析。
在2020年原神刚发布时,国内玩家对于原神的争议就非常大,因为原神有抄袭塞尔达的嫌疑,这个嫌疑主要就在于原神初始所在的第一个国家——蒙德,其与塞尔达的设定有一定重合。
蒙德的原型是欧洲的德国,而蒙德在游戏中所代表的精神为自由,这样的设定是非常迎合国外玩家的口味的,因此不同于国内,国外对于原神的争议相较于国内是少的多的。从原神的玩法上出发,这是一款高度自由的游戏,可以在游戏内进行肆意的探索,这就成为了吸引持有自由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关于原神的争论就是由于高垄断资产阶级不希望小资产阶级、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在此大环境下,面对早期原神的自由主义倾向,必然是引起争议的。而在欧美,这种争议较少,是因为其本身的私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的存在,使得他们并不认为原神有何不妥。从原神发布后米哈游的早期目标可以看到,米哈游致力于全球市场的推广,这就使得原神内必须要加入许多自由化的符号,例如在蒙德,玩家可以捡起地上的风种子产生风场飞翔,并且相对后面国家的地图来说,蒙德的地势起伏较小,这是有利于玩家在地图上自由探索的。
再谈原神的维稳思想的转变,首先可以说是源自游戏中戴因斯雷布对自由之神巴巴托斯的评价:“被自由之神命令的自由,还能称之为是自由吗?”从这里的叙事就可以看到,编剧开始否定自由,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这实际就是为了方便接下来的维稳思想的转变。而到了璃月,叙事就转变成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安居乐业的画风,这一点我们从主线出发,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
在蒙德时,风魔龙特瓦林黑化而侵扰蒙德城,让蒙德城的居民不得安宁;到了稻妻,稻妻的人形傀儡兼名义统治者雷电将军,则是对整个稻妻实行锁国令和眼狩令统治,逼得由珊瑚宫心海统领的珊瑚宫势力反抗幕府;到了须弥,则是教令院的大贤者利用梦境轮回收割民众意识,目的是为了获取足够的算力来完成造神计划,而让民众陷入到花神诞祭的轮回当中;在枫丹,枫丹人面临着被溶解的威胁(由于作者在纳塔版本前退坑了,因此不太了解纳塔剧情)。和这些国家的民众的大苦大难对比起来,璃月的民众呢?璃月民众的大苦大难只发生在历史上,例如尘神归终的逝去以及归离原被毁灭,大量璃月民众最终只能前往璃月港重新修建城市。像这样的,就现在而论是比较稳定,而过去却遭受了大苦大难的剧情叙事,实际上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因为这会给人一种“现在的稳定来之不易”,或者“稳定”是稀缺的,而这正是高垄断资产阶级希望文艺作品中所出现的观点。但是在璃月民众享受着稳定生活的背后呢?岩王帝君的“逝去”(假死)并没有让璃月民众产生多大的心理波动,却让璃月七星和仙人两个阵营的激烈对立,这种对比说明,原神编剧把璃月的剧情变得紧张对立充满矛盾,让玩家觉得璃月的剧情是精彩的,但同时又在向玩家暗示“这种对立仅存在于璃月的上层建筑中,与民众无关,也丝毫不会对稳定产生影响”。至于璃月的国家精神契约,正是投射了处于“契约精神”下对稳定至上的现实。
在原神的剧情中,旅行者每到一个国家的流程是:初来乍到→遇到这个国家的问题→经历一系列挫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这一步,同样能够反映原神剧情从低垄断资本主义倾向到高垄断资本主义倾向的转变。在蒙德最后净化特瓦林时,除了温迪的帮助外,几乎就由旅行者一个人完成了对特瓦林的净化,这样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正是低垄断资本主义思想的一部分。
但璃月开始,剧情在完成“解决问题”这一步时,却越来越多的开始隐含集体主义。在璃月对抗漩涡之魔神奥赛尔时,是仙人、璃月七星和旅行者三方一同战斗的结果;在稻妻和雷电影对峙时,旅行者则是借助了稻妻民众愿望的力量;在须弥解决问题时,米哈游甚至不再局限于旅行者个人的视角,而把视角给了游戏中其他角色一部分,从而传达出“不是旅行者一个人解决的问题”的含义;在枫丹解决问题这一步和前四个国家不同,枫丹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解决问题以一种浪漫、悲壮而和谐的方式完成,这种对激烈冲突的直接避免,虽不能很好的体现集体主义,但也是高垄断资产阶级生产剧情时为了维稳的一部分。
我们还可以从原神的玩法上看到,在原神每个版本的剧情结束过后,都会有一些儿童画风的小游戏供玩家游玩。原神的这种儿童画风,或者说叫萌属性,同样是高垄断资产阶级为了防止暴力血腥等因素对于稳定性的破坏,毕竟谁会认为这样的儿童会导致什么不好的后果呢?
同样的,既然原神完成了由低垄断资本主义倾向到高垄断资本主义倾向的转变,那么在游戏中各处都要把反自由的符号表现出来,从离开蒙德后地势起伏变大,例如璃月里高耸入云的山,到为了解开宝箱而设计的复杂的解密,这本身是对原神游戏的自由性的牺牲,但却是原神编剧想要的。
谈回现实,为什么原神会发生这种转变呢?原神火爆全球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逐渐开始注意到原神这款游戏以及米哈游公司壮大,公司的壮大就意味着,米哈游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作为一个小公司,还以中下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态度对自由主义的向往和赞扬,一方面自己作为新的高垄断资产阶级,必然要防止游戏市场向其他小公司的倾斜,这件事从许多公司都想要做类似原神的开放世界游戏但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以看出来。这就是高垄断资产阶级与低垄断资产阶级、中下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另一方面也为了符合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因此对于米哈游而言,宣扬稳定,既有利于阻止市场上出现能与原神竞争的竞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果不其然,原神成为“文化输出”的文艺产品,就很好的证明了我以上的观点。然而,对于原神圈子或者整个二游圈子来说,争吵不断,并不是米哈游希望的稳定状态。这些争吵,是因为和谐稳定的剧情与现实的割裂导致的,因为玩家是人,会与现实以及其他二游进行对比,如果是符合认知的还好,如果不是符合认知的,必然加深玩家群体的分裂。这个时候,米哈游就必须站出来,打着所谓“留下老玩家”的名号来维护稳定,然而这样的稳定维护下来,结果就是更加加深分裂:林尼穿黑丝是“媚女”,多出女角色是“媚男”,最后干脆就“有男不玩”退游。而圈子越是混乱,米哈游越是要维稳,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综上,原神从自由资本主义倾向到垄断资本主义倾向的转变,最终为我们揭露出的是这样一个命题:在资本主义体系下,文化产品无论包装得何等绚烂,最终仍然是为资本服务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