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读懂毛主席的智慧:澄清人们对他的两大误解

发布时间:2025-07-05 08:16:27

  诗成掷笔仰天笑,酒酣拔剑斫地歌。

  能文能武红女将,英雄不问马鞍车。

  很多人说,人终究要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但就个人的体验而言,那是因为他们的心力不够大。没有足够清晰,足够坚定,足够专注的意愿和目标。归根结底,我们能否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取决于融入生命的热爱,与不畏艰难险阻的坚持。

  如何称得上“融入生命”的热爱。在个人看来,一般性的情绪波动及情感起伏,还算不上“融入生命”。只有当一样东西,与人的性命等同,有它就有命,没它就没命,这时,我们才称其为“融入了生命”。据此,我们便可以审视哪些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热爱。

  继续进入一些历史真相。新中国倡导的共产主义,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呢?是不是像很多公知所说,不管生产力如何,不论贫富如何,只要“平均主义”?

  对于这一问题,毛主席早在1958年就明确回答过:说是“穷过渡”,马、恩、列、斯哪里说过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很穷的呢?他们都说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产品极为丰富,否则怎么能实行按需分配呢?有些同志要“穷过渡”,这样的“穷共产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和吸引力呢?

  在他老人家看来,共产主义不是穷共产主义。是物质极为丰富,需要具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以及国际条件。而且明确,穷共产主义是没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他说,现在(1958年)人民公社搞的供给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义。中国农民很早就有平均主义思想,东汉末年张鲁搞的“太平道”,也叫“五斗米道”……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非常危险。

  他明确表示,北戴河会议(1958年8月)规定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五个条件,哪一条也不能少,缺一条也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40余项决议,大概对应着毛主席说的五个条件:一是,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生产力超高速发展;二是,农村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三是,经济计划指标跨越式提升;四是,全民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五是,技术革新与自然改造结合。而核心是,这两方面:‌“大跃进”(生产力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改造)。‌

  他说,反正我不准备急急忙忙过渡。我今年65岁,即使将来快要死的时候,也不急急忙忙过渡。……过渡要有物质条件、精神条件,还要有国际条件,不具备条件宣布过渡也没有用。要划两条线:一条线是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区别,一条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不要轻易宣布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更不要轻易宣布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这非常么明确地表达了对共产主义实现条件的看法。基本澄清了后来人对他的各种评述之真伪。他也非常清楚看待当时的社会状态。在毛主席时代的社会状态更多是公有制社会主义,而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向其发展。可惜,在1966年以后,这一趋势被阻断,大破之后未能大立。共产主义发展的进程,由此迟缓了二三十年。

  我们再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49年到1976年长达27年间,伟人仅在1968、1972、1973三年以及生命中最后一年未离京到地方巡视考察。这说明什么呢?

  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年。局面大大偏离他原来的设想“一年开张,二年见眉目,三年结束”,逐渐失去控制,特别是两派斗争尖锐矛盾突出的武汉,引发动乱。他想通过解决武汉问题,进而解决全国问题。而这种局面,完全不是他的预想之中。

  1972-1973年,连续两年,未离京。可以看出,对于林叛变,他深受打击。仿佛全身心被击垮,一下子苍老许多。这说明这些动乱里面,由许多各有利益博弈和企图的人搅乱,并非真正遵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旨意做事。

  1974年,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他,已经体弱多病,要回到湖南老家养病。半年之后再经南昌、杭州回到北京,历时一年,直至与世长辞。

  我们仔细对应着他未离京的年份,或者暗合重要历史转折的年份,分别在1966、1970、1974这三年,他要身边工作人员给自己大量收集笑话书。可以推测,他晚年实际为极度紧张和孤独的心理状态。需要硬性给自己输入笑话来调节。

  其中,能打动他让他笑的有这两本:《笑林广记》《新笑林一千种》。我们再看几则能引起他老人家大笑的笑话典故:

  《嘲啬刻者》

  一极啬刻人过河,不肯花摆渡钱,乃涉水而过。行至中流,水深过腹,势将灭顶,急呼人救。岸上者曰:非二百万文不救。曰:给你一文如何?须臾,水过肩。又呼曰:给你一百五十文如何?岸上人仍不肯救竟至溺毙。阎王怒曰:你在阳间蓄钱自利,不肯济贫,吝啬已极,罚下油锅。既至油锅。见一巨锅盛油。啬刻鬼曰:这许多油,实殊可惜,若把这油钱折给我,我情愿干锅焦烤。

  吝啬如斯,死也不改其性。彻底荒诞。让那位老人家哈哈大笑。

  《我不去》

  一妇人夫死,哭之甚痛。抱棺披发而哭,见人来更大哭曰:我的夫呵!我的夫呵!我愿跟了你去,你为何不拉了我去。正哭得高兴,被棺缝儿把头发挂住。妇人大惊。忙改口曰:你别拉!我不去,我不去。

  这又说明,人的善伪性,让其平日行为得体,一旦让其做真取舍,虚伪的一面就会被揭下。

  可见,我们分析毛主席,他的许多心理,是有迹可循的。换言之,是可以通过他各种显性的行为,知晓他心中所想,判断他的立场指向。再一次说明,伟人经得起历史的审问与时间的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