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全实录(5)

发布时间:2025-07-03 12:16:59

  131.社会的人们投身于变革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中(不论是关于变革某一自然过程的实践, 或变革某一社会过程的实践),由于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们的认识由感性的推移到了理性的,造成了大体上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 然后再应用这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于该同一客观过程的实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 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然而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在这种情形之下,由于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因而部分地改变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的事是常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有的。即是说,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于实际,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都是有的。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选集》 第2版第1卷第 293~294页 。)

  13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 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 (包括理论、 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別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 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跌, 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0~321页。)

  133.反映不是被动的摄取对象,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生产和阶级斗争中,认识是能动的因素,起着改造世界的作用。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三七年四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5~16页。)

  134.哲学的研究不是为着满足好奇心,而是为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规律性,找到正确的理论,为着有效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读米丁等著沈志远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一书的批注》(一九三七年七月以前),《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52页。)

  135.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种根据科学认识而定下来的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在世界、在中国均已到达了一个历史的时节一一自有历史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时节,这就是整个儿地推翻世界和中国的黑暗面,把它们转变过来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96页。)

  136.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 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21页。)

  137.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设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 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95~296页。)

  138.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辦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296~297页。)

  139.我们的头脑、思想反映客观实际,无论什么时候谁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反映得完全正确,无遗无误。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人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同长征、艾地的谈话》(一九五六年三月十四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6~17页。)

  140.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1页。)

  141.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1页。)

  142.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在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在太阳系外有无数个恒星,太阳系和这些恒星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外又有无数个 "银河系"。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庄子讲“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对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要不然物理学这门科学就不再会发展了。如果我们的认识是有穷尽的,我们已经把一切都认识到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关于人的认识问题》(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89页。)

  143.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观。(《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一九三七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24页。)

  144.唯物辩证法在认识客观真理时,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的。因为当我们说知识的内容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时,这就等于承认了我们知识的对象是那个永久的绝对的世界。"关于自然之一切真理的认识,就是永久的无穷的认识,因此它实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然而客观的绝对的真理不是一下子全部成为我们的知识,而是在我们认识之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相对真理的介绍,而到达于绝对的真理。这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的表现。人类的思维,就它的本性说,能给我们以绝对真理,绝对真理乃由许多相对真理积集而成,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增加新的种子到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中去。但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界限却总是相对的。绝对真理仅能表现在无数相对真理之上,如果不经过相对真理的表现,绝对真理就无从认识。唯物辩证法并不否认一切知识之相对性,但这只是指吾人知识接近于客观绝对真理的限度之历史条件性而言,而不是说知 识本身只是相对的。一切科学上的发明,都是历史的有限度的和相对的,但是科学知识跟谬说不同,它显示着描画着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这就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相互关系之辩证法的见解。(《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一九三七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25页。)

  145.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另一种是唯心论的相对论,对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相互关系问题都是不正确的。

  形而上学的唯物论者,根据于他们 "物质世界无变化" 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认为人类思维也是不变化的,即认为在人的意识中这一成不变的客观世界,是一下子整个被摄取了。这就是说,他们承认绝对真理,而这个绝对真理是一次被人获得的,他们把真理看成不动的、死的、不发展的东西。他们的错误不在于他们承认有绝对真理一一承认这一点是正确的,而在于他们不了解真理的历史性,不把真理的获得看作一个认识的过程。不了解所谓绝对真理者,只能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开发出来,而每一步向前的认识,都表现着绝对真理的内容,但对于全部真理说来,它具有相对的意义,并不能一下子获得绝对真理的全部。形而上学的唯物论关于真理的见解,表现了认识论的一个极端。

  认识论中关于真理问题的再一个极端,就是唯心论的相对论。他们否认知识之绝对真理,只承认它的相对意义。他们认为一切科学的发明,都不包含绝对真理,因而也不是客观真理,真理只是主观的与相对的。既然这样,那末,一切谬说就都有存在的权利了,帝国主义侵略弱小民族,统治阶级剥削劳动群众; 这些侵略主义与剝削制度也就是真理,因为真理橫直只是主观的与相对的。否认客观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结果,必然到达这样的结论。并且唯心论的相对论,它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着要替统治阶级作辩护的,例如相对论的实用主义 (或实验主 义) 之目的,就在于此。

  这样看来,不论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或是唯心论的相对论,都不能正确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只有唯物辩证法,既给思维与存在相互关系问题以正确的解答,并且随之而来又确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再则,还同时给了绝对与相对整理以正确的理解。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论。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一九三七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第25~26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