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华建彬:“我的根在矿山一线”

发布时间:2025-05-20 11:11:31

原标题:华建彬:“我的根在矿山一线”

华建彬(右)指导徒弟操作实验。(上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南网5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罗小春)

近日,在紫金山金铜矿铜矿第三选矿厂车间,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华建彬站在陶瓷过滤板断板检测装置旁,仔细察看装置运行情况。这套由他主导研发的陶瓷过滤板断板检测装置,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陶瓷过滤板断板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困扰。

“这套系统成本仅3000元,远低于专业生产断板保护系统厂家12万元/台的报价,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技术改革实施后,预估全年可为企业降低经济损失约20万元。”华建彬说。

作为紫金山金铜矿铜矿第三选矿厂选矿高级工程师、技术员,2009年大学毕业后,华建彬便扎根于紫金山金铜矿,围绕着如何将矿石“吃干榨尽”,持续勇攀技术高峰。

据统计,华建彬及其团队先后参与4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获得32项授权专利,15项成果在省、市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奖,完成80余项工艺革新……

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的背后,是华建彬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从矿石中提取有用矿是矿石开采冶炼的中后端工序,原矿经过开采、运输、破碎、筛分等一系列工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才会到达华建彬手上。“如果我的工作得过且过,往小了说是浪费了前端工作人员的心血,给企业造成损失;往大了说,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华建彬说,必须让来之不易的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秉持这样的态度,华建彬在荒野矿山里一待就是16年。“问题在一线产生,也要在一线解决,我的根在矿山一线。”常人难以忍受的矿山环境,华建彬却甘之如饴。技术突破带来的成就感远胜于城市灯红酒绿的诱惑,华建彬早已习惯泡在实验室。华建彬的同事告诉记者,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华建彬曾经带领团队连续工作36个小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矿性对矿石提取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保持终身学习成为华建彬的人生信条。“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当前技术更新快速,个人知识体系要适应时代发展。”华建彬表示。

这些年来,华建彬不断学习考证,提升学历。去年,华建彬成功考入兰州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从大专学历到“劳模本科班”,再到兰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每一次突破,都是他超越自我的见证。

华建彬还十分重视技能传承和团队合作。2018年,华建彬成立技能工作室,主动承担起为公司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其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福建省华建彬湿法冶炼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力量有限,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华建彬表示,除了每月两次固定的授课培训外,自己做好了随时为同事和徒弟答疑解惑的准备。如今,华建彬已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达1500人次,他带出的85名徒弟都成了公司技术骨干。

“从未想过能够获得如此大的肯定,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全体紫金人。”对于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华建彬十分谦虚。他表示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带领团队开展更多技术攻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徐士媛 罗小春)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